天坛从祷喜雨赋得十二韵上王老师

方甸开黄域,圜陵象紫枢。

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

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

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

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

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

展礼陈巫祝,趋跄集弁儒。

咒泉兴跃蜧,挥日却踆乌。

瑞蔼四和叶,神膏九土敷。

濯枝宁破块,意气藉嘘枯。

淋潦沾桑雉,流云傍舄凫。

忻兹桃李径,披洒待昭苏。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天坛祈求喜雨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仪式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神灵的虔诚。

首句“方甸开黄域,圜陵象紫枢”,以“方甸”开篇,象征广阔的大地,而“圜陵象紫枢”则以圆坛比作紫色的中枢,形象地描绘了天坛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两句,通过“森沈”、“惨澹”等词渲染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同时暗示着百灵之神的聚集与响应。

“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描述了祭典的进行,皇上的慈爱降临,仪式的等级与意义非凡。接着,“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描绘了在坛上安置苍璧,以及清扫地面,铺设白云的仪式细节,这些动作充满了神秘与庄重。

“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则展示了文献与符咒的使用,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传递。随后,“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描绘了音乐与美酒的献祭,进一步丰富了仪式的层次与情感。

“展礼陈巫祝,趋跄集弁儒”表现了巫师与儒士的参与,体现了不同文化与信仰的融合。接下来,“咒泉兴跃蜧,挥日却踆乌”则通过咒语与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控制与影响。

“瑞蔼四和叶,神膏九土敷”描绘了祥云覆盖四方,神力滋润大地的景象,预示着丰收与繁荣的到来。最后,“濯枝宁破块,意气藉嘘枯”表达了对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寄托,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送姚瀛翁座师应召还朝得三十韵

会稽日月秘,掞采发东南。

似淬耶溪秀,如从石匮探。

伞峰疑有笥,踌岭却无函。

剑气光常越,藤笺灿若贪。

产移丹穴种,瑞吐朱砂龛。

九万期抟运,三千细讨覃。

登□出众选,试理慎平勘。

正气乔嵩峙,抡才水镜涵。

鳄驯知化暴,虎渡似驱婪。

载道欢声洽,行春化日酣。

绩成看奏最,泽润想流甘。

当宁频嘘借,诸艰久练谙。

鸾栖宁恋棘,鹓序喜陪参。

补衮麒麟绣,触邪獬豸簪。

还朝听曳履,问俗且停骖。

父老攀辕切,门生仰面惭。

食恩宁望报,镂骨只中衔。

向日滋桃李,干霄托楩楠。

不言小自喻,交让美谁堪。

抱拙技穷五,怀珍刖至三。

莪应知是蔚,青岂出于蓝。

广庇万间厦,常温半挟毵。

台歌赓万寿,华祝颂多男。

愿附扶鹏翼,欣同贺燕諵。

私心徒耿耿,下视每眈眈。

弱质嗟驽钝,高援起滞淹。

临分怀倍剧,伫望郁如惔。

棠芾遗浓荫,炎埃驱毒岚。

鼓薰终解愠,燮鼎定调泔。

召对劳清问,从容借箸谈。

形式: 排律

寿杨隐君

翠竹津头渡,青门郭外村。

林疑濠濮想,溪似武陵源。

乐道唯耽隐,忘机岂避喧。

一经韦相业,数亩仲长园。

玉种三株树,霞餐九节根。

瑶编窥宝箓,云笈授真言。

曲水罗琼馔,秋花扑羽尊。

三山遥在望,红日俯天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过金陵寿焦弱侯太史

宝箓吐丹文,钟山接紫氛。

天生一德相,身致重华君。

妙理既参秘,名言卓不群。

胸涵云梦有,气郁桂枝芬。

天乙仙人下,空同圣帝闻。

色丝牵綵羽,劲笔扫雄军。

清庙玙雕簋,明堂乐奏鼖。

龙门谁可到,兰畹若为薰。

日月双丸跳,汞铅大药分。

岁星占侍从,寿极灿河沿。

五百图书在,三千道德云。

适周方问礼,遇郢政求斤。

愿效台莱祝,何如荐野芹。

形式: 排律

题钓庐江图赠何隐君

庐江清不极,一叶是浮家。

爱月频移棹,占星欲傍槎。

山光明薜荔,湖色净蒹葭。

把钓临平浦,微吟数落花。

滩声晴喷雨,海气晚蒸霞。

雁去遵长渚,鸥忘逗浅沙。

沿流撷芳芷,带露折胡麻。

若问生涯事,沧江鬓未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