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被贬谪居在炎热的山谷,孤舟漂泊在茫茫水面无法停靠。
与家乡相隔万里之遥,在这春末时节满眼皆是离愁。
清晨山馆中猿猴啼叫,雨后江边彩虹如饮水般显现。
湘江岸边竹林清泉幽静,衡山峰顶石门紧闭。
攀越过重重山岭,经历了无数风浪终于到达彼岸。
我的老师在韶阳,欣喜能亲自前往拜见。
净化心灵沉浸于空灵之中,焚香立下坚定的誓言。
希望以此有限的生命,熏陶出超脱生死的智慧。
物欲日益淡薄,心境日渐宁静细微。
我得以踏上这条道路,虽是晚年却也圆了修行之梦。
宗师确实舍弃了世俗的法则,摒弃了文学与历史的技艺。
在罗浮山中静坐参禅,探寻奇异直至海边。
何惧驱赶邪魔,自然能承受酷热的考验。
回头望向远方的故乡,云雾缭绕林木遮蔽。
不为离别而悲伤,归期已定在多年之后。

注释

谪居:因罪被贬谪居住的地方。
炎壑:炎热的山谷。
孤帆:孤独的船帆。
淼不系:形容船在茫茫水面无法固定。
万里馀:形容极其遥远的距离。
流目:流转的目光,此处指满眼所见。
三春际:春季的末尾。
猿啼:猿猴的叫声。
山馆:山中的住所。
虹饮:彩虹如同饮水般悬于空中。
江皋:江边的高地。
湘岸:湘江岸边。
竹泉:竹林与清泉。
衡峰:衡山的山峰。
石囷闭:石门紧闭,形容隐秘幽静。
岭嶂:连绵的山岭。
攀越:爬过,越过。
风涛:风浪。
沿济:渡过,此处指经历困难到达目的地。
吾师:我的老师。
韶阳:地名,这里指老师的住处。
躬诣:亲自前往拜见。
洗虑:净化心灵。
宾空寂:沉浸于空灵之中。
焚香:点燃香火,常用于宗教仪式中表示虔诚。
精誓:坚定的誓言。
有漏躯:佛教术语,指凡人的身体,含有烦恼和业障。
聿薰:熏陶,修养。
无生慧:超脱生死的智慧。
物用:物质欲望。
冲旷:淡薄,开阔。
心源:内心深处。
闲细:宁静细微。
伊我:我,此处为文言虚词,加强语气。
获此途:踏上这条道路。
游道:修行之道。
回晚计:晚年才决定的计划或想法。
宗师:宗教上的大师。
信舍法:真正舍弃了世俗的法则。
摈落:抛弃,放弃。
文史艺:文学、历史及艺术等世俗学问。
坐禅:佛教修行方式,静坐冥想。
罗浮:罗浮山,中国名山,常有高僧修行。
寻异:探寻奇异事物。
穷海裔:直到海边的尽头。
何辞:何惧,不怕。
禦魑魅:抵御邪魔。
乘炎疠:承受酷热或疾病等苦难。
回首:回头望。
旧乡:故乡。
云林:云雾笼罩的树林。
浩亏蔽:广阔而被遮蔽。
不作:不感到。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归期:回家的日期。
多年岁:多年以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衡阳到韶州谒见一位名叫能禅师的旅途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修行的虔诚与期待。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独自一人驾着小船航行于湘江之上,帆无所系,显得孤单而自由。"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每当春天到来,便更多了一份离愁。

接下来的"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描绘出清晨时分,猿鸣声起于山中佛寺,而彩虹在雨后出现,如同饮水般清新。"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则是对沿途自然景观的描写,湘江之滨竹影婆娑,泉水潺潺而出,而衡山之巅则有石室深闭。

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跋涉也被细腻地表达出来:"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这不仅是对自然险峻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而当诗人提到"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这是一种对佛法导师的崇敬与渴望。随后的"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也是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修行决心的表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揭示了他对佛法深刻理解与内在精神世界。诗中多处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禅意,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思想情操。

最后几句"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修行道路和对佛法传承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禅学研究的深入与广泛。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宋之问在旅途中的心灵记录,是他内在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交织而成的一幅美丽画卷。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形式: 古风

初发荆府赠长史

□□□□□,□□□□□?

仍随五马谪,载与两禽奔。

明主无由见,群公莫与言。

幸君逢圣日,何惜理虞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初至崖口

崖口众山断,嵚崟耸天壁。

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

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

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皪。

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

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形式: 古风

初到陆浑山庄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