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族叔父(其二)

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

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

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

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心中怀揣着永恒的遗憾,只因未能在举杯共饮的时刻。
满眼望去,我的兄弟们,我怎忍心写下这样的诗篇。
田野上的牛羊安静无声,坟墓间新添了许多。
虽然我曾拥有丰厚的财富,却连一块刻字的碑都没有留下。

注释

我:诗人自己。
怀:怀着。
终古:自古以来,永恒的。
恨:遗憾。
奉觞:举杯共饮。
诸弟:众多兄弟。
何心:怎能有心情。
赋:写。
此诗:这首诗。
牛羊来蛰蛰:牛羊安静地聚集。
丘墓去累累:新的坟墓不断增多。
去:增加。
累累:形容坟墓众多。
千钟养:丰厚的财富。
曾无:未曾有。
一字碑:一块刻字的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挽族叔父(其二)》。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族叔深深的哀思和遗憾。首句“我怀终古恨”,直抒胸臆,流露出对无法弥补的遗憾和长久的悲痛。次句“不及奉觞时”则惋惜未能在叔父生前尽孝,共享天伦之乐。

接下来,“满眼看诸弟”描绘了诗人面对家族兄弟们的场景,他目睹他们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对叔父的怀念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何心赋此诗”表达了诗人此刻无心写诗,只想沉浸在对亲人的追忆中。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逝者生活的回忆:“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通过牛羊归圈、坟墓众多的景象,暗示了叔父生前的辛勤与身后无人显赫的境遇。“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进一步揭示了叔父生前虽有丰厚的物质供养,但死后却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这更增添了诗人的哀伤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对比,表达了对族叔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族叔父(其一)

松竹深围屋,□莲剩种鱼。

所愁宾客少,不问稻粱馀。

尽日□相语,盈门手自书。

吾儿有名字,万事听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挽婺女何茂宏

劝驾尝连萼,应门忽二毛。

竟于时不偶,吾更晚相遭。

宿草堪挥泪,丰碑忍泚毫。

送车今几两,谁最恋绨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挽楼朝奉(其一)

裘马朋簪盛,绯鱼筦库卑。

行藏公论在,然否寸心知。

岁晏曾三接,民功仅一麾。

空馀华衮字,有恨盖棺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楼朝奉(其二)

九寺方连茹,专城又夹河。

晚看诸子好,孰与一门多。

薄海皆惊叹,亨衢忽荐瘥。

大连同厚夜,其柰少连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