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长时间旅途中的孤独感受。接着,“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则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人物楚灵王(即楚庄王)的怀念。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这里提到了楚灵王的忠诚和英勇,最终以身殉国,表明了诗人对于古代忠臣的敬仰。紧接着,“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则是通过听取前辈的话语,了解到历史上的贤者与愚者的区别。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随后,“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则是通过引用古代文学《楚辞》中的“骚体”,强调了自己的文学抱负和对世事万象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诗人表达了对于不公正待遇的愤慨,以及个人在职场上的成就与挑战。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彫枯。”这里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年龄增长的感慨。紧接着,“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则是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诗人通过吟咏古文,保持个人的清白和坚守忠诚的品格。随后,“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则是表达了对亲情和孝道的珍视。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这一句强调了对于君子之德的赞誉,以及个人在品德上的自我超越。紧接着,“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则是表达了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的反省。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有点孤寂的田园生活画面。随后,“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则是通过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者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记忆的深刻感受。
最后几句:“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则是赞美当前的太平盛世,以及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德治之广布无所不在。“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这里描绘了一种安详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
“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以及对于个人的品德和志向的自我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