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开篇“数口飘零身未回,梦魂遥断越王台”两句,通过“数口”和“梦魂遥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不舍与牵挂。"越王台"常用来指代故乡或古代遗迹,此处化用为诗人的精神寄托。
接下来的“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信鸿传递对家的思念,但却因距离遥远而不得不留恋。"客恨"指的是旅途中的孤独感受,而"秋"在这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苦楚。
“风解绿杨三署冷,月当银汉四山开”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风解"意味着微风轻拂,"绿杨"则是春秋之交时节的特征。"三署"可能指的是官舍或旅店,而"冷"字表达了一种萧瑟感和孤独感。而“月当银汉四山开”则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如同天河,照耀着四周的山峦,给人一种空旷与寂寞之感。
末尾的“茫茫归路在何处,砧杵一声心已摧”两句,更是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茫茫归路"形象地表达了归途的迷茫与遥远,而"砧杵一声"则是对夜晚中突然响起的敲米声作画,"心已摧"则是这种声音引发的内心冲击和深刻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归宿的无尽渴望。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是一首抒发游子离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