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静谧画面。"晚堂疏雨暗柴门",诗人身处简陋的屋舍,感受到细雨轻轻敲打在木门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忽入残荷泻石盆",雨水滴落在残败的荷叶上,仿佛落入石盆,声音清脆,更显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诗人借景抒怀,将万里江水比喻为自己的愁思,感叹岁月如流,人生易老。同时,昏黄的灯火下,寥寥几人在默默度过这秋日黄昏,增添了孤寂之感。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诗人身处旅途之中,更加敏锐地察觉到秋天的到来,而荒径上唯有菊花依然盛开,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也寓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诗人回忆起在故乡田园生活的场景,身披短蓑,手持长笛,悠然自得,表达了对往昔悠闲生活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雨为引,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咫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绝云开远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沮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