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开篇即点明了佛性的本质在于自然与真我,无需外求,强调了内在的觉醒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接下来,“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描绘了一刹那间的顿悟情景,如同女子在禅定中显现,暗示了瞬间的觉悟可以带来深刻的变化。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觉悟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无需耗费任何力量,也不需要刻意思考,体现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
“不费纤毫力,何曾动所思”这两句强调了觉悟的过程是轻松自然的,没有外在的强制或内心的挣扎,这与追求功利或执着于表象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则表达了对众生平等的深刻理解,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因种种疑惑而忽视了这一基本真理。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求内在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