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庵自东山寄龙眠画寒山拾得图来令作颂寒山著屐把帚作舞拾得腰筒拍手而笑丰干骑虎搔痒视之戏书其后云

二子相逢舞笑时,此翁痒发似因之。

坐间一虎低头觑,觑著三人总是伊。

龙眠画出意不浅,空也言之恐未然。

更向蒙庵问端的,榴花洞口笑掀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会面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与情感。诗中“二子相逢舞笑时”,形象地描绘了两位朋友相遇时的欢愉情景,他们翩翩起舞,笑声连连,充满了欢乐的氛围。接着,“此翁痒发似因之”,则巧妙地将一位老者引入画面,他似乎被这种欢快的气氛所感染,痒处也跟着发笑,增加了场景的趣味性。

“坐间一虎低头觑,觑著三人总是伊。”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一只老虎描绘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它低着头,窥视着这三位正在欢笑的人,仿佛也被这份快乐所吸引。这里不仅展现了老虎的形象,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和谐共存。

“龙眠画出意不浅,空也言之恐未然。”这两句是对画家龙眠的赞美,认为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深刻地捕捉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画作可能传达意义的谨慎态度,提醒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保持开放和思考的态度。

最后,“更向蒙庵问端的,榴花洞口笑掀天。”这两句将场景进一步扩展,邀请读者想象在某个特定地点——榴花洞口,再次体验这场欢笑的盛宴。这里的“掀天”一词,夸张地形容了笑声的震撼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欢乐氛围的强烈冲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温馨的社交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之间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钝庵雪颂

试看而今是甚时,文殊无地得游嬉。

衲僧眼目难瞒处,把定乾坤未许伊。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和钝庵见留(其一)

我来临汝问黄龙,君已空中定鸟踪。

从此和君不唧?,至令同饭五华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和钝庵见留(其二)

虽是同居元自住,若言自住又交参。

十成有转移身句,倒跨须弥一二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和钝庵见留(其三)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

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