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韩叔夏送行韵

乃祖曾为文送穷,儿孙气味略相同。

立朝有疏慕汲直,去国无书干子公。

竹椅蒲团深著意,雪窗萤案坐收功。

自怜无补朝廷事,又向蛮烟瘴雨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祖先曾写文章表达对贫困的感慨,子孙间的气质大致相似。
在朝为官时,我崇尚汲黯的正直,离开朝廷后,没有书信去求汲黯那样的人帮忙。
竹椅蒲团上我用心研读,雪夜灯下苦读以期有所收获。
自觉对国家无甚贡献,如今又要到边远的蛮荒之地任职。

注释

乃祖:祖先。
曾:曾经。
为:做。
文:文章。
送穷:表达对贫困的感慨。
儿孙:子孙。
气味:气质。
略:大致。
相同:相似。
立朝:在朝为官。
疏:疏远。
慕:崇尚。
汲直:汲黯的正直。
去国:离开朝廷。
无书:没有书信。
干:求取。
子公:像汲黯那样的人。
竹椅:竹制椅子。
蒲团:草垫。
深著意:用心。
雪窗:雪夜的窗户。
萤案:萤火虫照明的书桌。
坐收功:通过刻苦学习取得成效。
自怜:自感无能。
无补:无甚贡献。
朝廷事:国家大事。
又向:又要到。
蛮烟瘴雨:边远蛮荒之地的恶劣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次韩叔夏送行韵》。诗中,诗人以自己的家族传统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先诚实正直品格的传承。他提到自己在朝堂上敢于直言,类似于古代名臣汲黯的风格,但离开朝廷后却无法像子公那样得到推荐,只能独自努力。诗人坐在简朴的竹椅蒲团上,通过刻苦学习来提升自我,尽管他自知对国家的贡献有限,但仍选择在偏远地区默默耕耘。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道义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次韵三首(其三)

凿土篝松火,为炉有底难。

未知行地日,可辟中人寒。

气味醇醪似,光阴尺璧看。

回头长夏景,直欲褫中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三首(其二)

御冬无过酒,得酒政应难。

可爱惟晴日,相依度岁寒。

虽非挟纩坐,且作拥炉看。

饥亦何堪忍,斜阳挂食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三首(其一)

白日无偏照,玄冥不作难。

有炉如许大,无地可言寒。

书腹夤缘晒,禅心邂逅看。

呼儿来共此,形影未孤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陈鲁山正字社日同西湖(其二)

鬓发垂领白,尘埃迎面红。

相从林下寸,一洗水边风。

写物诗无敌,蠲愁酒有功。

夕阳应更好,可惜在城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