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黄檗山确禅师在息老堂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联“顷来法席如师少,老去生涯似此无”,诗人感叹近年来法席稀少,而自己老去后生活如同禅师般简单宁静,表达了对禅师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直寄天年谩龟鹤,聊收化日到桑榆”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龟鹤”象征长寿,“化日”指余生,“桑榆”比喻晚年,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
颈联“苍环作抱三台壮,缟带明空一水纡”描绘了山环水绕的壮丽景色,以“苍环”、“三台”形容山势雄伟,以“缟带”、“一水”描绘水流清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禅师生活环境的和谐。
尾联“时拂东斋坏云衲,更开南粤隐居图”写出了禅师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通过“东斋”、“云衲”、“隐居图”等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联继续描绘了禅师生活的细节,如“买山支遁初无费,示疾维摩本不徒”表现了禅师生活的朴素与自在;“夜雨龙腥飞别涧,昼烟禽哢落高梧”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禅师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斋馀短捉清生麈,坐久柔团暖称蒲”描绘了禅师斋后的闲适与内心的平静;“三乐荣期犹俗物,二毛潘岳信拘儒”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与对自身年龄变化的淡然态度;“禅林彪虎新眠熟,觉海乌藤旧搅枯”进一步深化了禅师与自然、内心的和谐关系;“不学昔人悲唾远,已将兹世脱鱼濡”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释怀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檗山确禅师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禅师生活状态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