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答曹仲礼见赠》。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未暇曹刘体,逍遥了岁年”开篇,表明自己无意于追逐文坛上的名流风范,而是选择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方式,过着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日子。
接着,“聊应备土缶,岂敢冒朱弦”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艺术的态度。他愿意像民间艺人一样,使用简单的乐器(土缶)来表达情感,而不屑于那些过于高雅、复杂的音乐(朱弦),暗示自己更倾向于朴实无华、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
“情性人俱得,咸英世不传”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髓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情感和个性能够与他人共鸣,但这种真挚的艺术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经鲜有人能传承和理解。
最后,“从兹习喑哑,作用在忘筌”两句,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要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而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表达。通过“习喑哑”和“忘筌”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在艺术创作或生活追求中,应当超越表面的形式,直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郑善夫对于生活态度、艺术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