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其八)

北方有事南方惊,大府失职请募兵。

穿窬踊跃乞丐笑,慷慨争赋从军行。

百日筑一堡,千日成一营。

鼛鼓不须促,此间殊太平。

白昼攫金索醉饱,道逢红袖争调情。

小民不知虏骑侵犯作何状,但见满地貔虎形狰狞。

告之天子天子不得闻,将军奇计邀恩纶。

告之将军,将军逍遥河上不见人。

脧削千军肥一身,即使见之不敢嗔。

似言此辈为尔护田里,琐琐淫黥安足论。

养狸守鸭饲以鸭,引虎驱狼虎出柙。

反因外寇召内忧,只有军威无国法。

屠沽封侯亦有人,执此求材材已狭。

何况不谙步伐谙焚劫,扰民则勇闻敌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短歌行(其八)》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开篇“北方有事南方惊”,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疆战事对南方的影响,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大府失职请募兵”揭示了官府在战事面前的失职和无奈,不得不通过招募士兵来应对危机。这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力机构的无能与混乱。

“穿窬踊跃乞丐笑,慷慨争赋从军行”描绘了民众在战争压力下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他们为了生存而积极应征入伍,另一方面,也有人以轻松或戏谑的态度看待这一行为,反映出社会对于战争的普遍态度和认知差异。

“百日筑一堡,千日成一营”展示了军队建设的速度,同时也暗含了对资源分配和效率的质疑。接下来的“鼛鼓不须促,此间殊太平”看似矛盾的描述,实际上是对战争状态的讽刺,即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

“白昼攫金索醉饱,道逢红袖争调情”描绘了军队内部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军队中的腐败和享乐主义,与外部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

“小民不知虏骑侵犯作何状,但见满地貔虎形狰狞”通过小民的视角,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无知和恐惧,以及对现实状况的直观感受。

“告之天子天子不得闻,将军奇计邀恩纶”揭示了信息传递的不畅和政治决策的滞后,反映了权力结构中的信息壁垒和决策效率问题。

“脧削千军肥一身,即使见之不敢嗔”揭露了军队高层的贪婪和腐败,以及普通士兵的无奈和无力反抗。

“似言此辈为尔护田里,琐琐淫黥安足论”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谴责,认为他们只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养狸守鸭饲以鸭,引虎驱狼虎出柙”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某些官员利用权势,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可能引发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反因外寇召内忧,只有军威无国法”总结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指出外部威胁反而加剧了内部的矛盾和混乱,强调了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最后,“屠沽封侯亦有人,执此求材材已狭”讽刺了那些通过牺牲人民利益来获取个人荣誉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价值。

“何况不谙步伐谙焚劫,扰民则勇闻敌怯”则直接批评了那些不懂军事纪律却擅长烧杀抢掠的人,揭示了他们对战争本质的误解和对人民的伤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强烈批判,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426)

黄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短歌行(其九)

贵极则富富极贵,贫贱天生又一类。

君民皆瘦百官肥,举国若狂天亦醉。

宰相一手握盘珠,公用为乘私为除。

乘除不须计,一官可得十倍利。

铜山高无巅,平地登青天。

厮养作监司,纨裤举孝廉,文章经济不值一文钱。

职官志耶,陶朱书耶,抑齐人之徒耶。

形式: 古风

短歌行(其十)

东南财赋区,寸土皆膏腴。

手胼足胝不敢止,全家衣食都在此。

朱符下,农夫怕。天子薄敛,官吏长价。

吏如蝻,官如蝗。绅士如鼠雀,一一充其肠。

八口固不饱,几粒归太仓。

江海通灌输,雨赐亦时若。

尊者年丰卑者恶,有田不及无田乐。

豳风诗,不复作。

形式: 古风

短歌行(其十二)

吾不知心外何苦多此身,生老病死殊逼人。

人不识身内何物为之心,情寇意伐不可禁。

无身无所受,无心无所觉。

形形色色愁不愁,杳杳冥冥乐复乐。

此身接古今,此心补天地。

成之固大难,去之亦不易。

万物各具气,三教都有理。

理与气相磨,身心随之敝。

碎镜难求形,薪尽岂生火。

阎浮之外皆有人,盘古以前本无我。

形式: 古风

和老杜短歌行韵

一十二万年来人间无此哀。

为问日星河岳何苦多事生英才。

健笔惊天明月倒,宝刀击石青山开,寄人庑下还徘徊。

世事悠悠东去水,放眼长江欲飞履。

仲宣司宜皆尘埃,吾独何为作游子,万里壮心今已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