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宗弟兄东游

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

忽思油幕从知去,便挈幐囊冒暑行。

高第自须求甲乙,嘉招未用赴弓旌。

待看万里抟羊角,即是三秋听鹿鸣。

朝彦赋诗争送别,藩侯置驿定相迎。

不知谁啖牛心炙,又见清谈一座倾。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王谢家族在江东享有显赫声望,机云之才在洛阳扬名立万。
忽然忆起油幕之下跟随知己离去,便带着包裹顶着酷暑出行。
名列前茅的人自然会追求甲乙等荣誉,美好的邀请无需急于奔赴。
期待在万里之外实现飞黄腾达,那时便是聆听秋天鹿鸣的时刻。
朝廷才子们纷纷作诗为他送别,地方诸侯也预备驿站迎接。
不知谁会享用那牛心烧烤,又将有一场清谈盛宴让人倾倒。

注释

王谢:指东晋世家大族王导和谢安。
世胄:世家子弟。
机云:指陆机和陆云兄弟,才名卓著。
洛下:洛阳。
油幕:比喻随从或追随者。
知去:知己离去。
幐囊:包裹。
冒暑行:顶着酷暑出行。
高第:名列前茅。
甲乙: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
嘉招:美好的邀请。
弓旌:比喻官位。
万里:极言路途遥远。
抟羊角:比喻仕途升迁。
三秋:秋季。
鹿鸣:比喻人才被召用。
朝彦:朝廷才俊。
藩侯:地方诸侯。
置驿:预备驿站。
牛心炙:牛心烧烤。
清谈:文人雅士的闲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名士宴游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开篇“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两句,用典故点明地点为江东,提及了王、谢两大世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的人物的赞赏。

接着,“忽思油幕从知去,便挈幃囊冒暑行”写出了诗人游历中的即兴之举,思念远方好友的同时,也不忘在炎热中继续前行,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高第自须求甲乙,嘉招未用赴弓旌”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等待佳音、期待与知己相会的情景。这里的“高第”指的是高考及第的科举成功人士,“甲乙”则是古代考试排列的前两位,意味着最高荣誉。

“待看万里抟羊角,即是三秋听鹿鸣”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对自然界中变化的细心观察。这里的“万里”指的是极远的地方,“抟羊角”形容云彩变幻,而“三秋”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通过鹿鸣来比喻秋天到来的迹象。

“朝彦赋诗争送别,藩侯置驿定相迎”两句描绘了朋友间赋诗相送、官府设立驿站以待佳客的盛况,展示了当时文人骚客之间的情谊和朝廷对待士人的礼遇。

最后,“不知谁啖牛心炙,又见清谈一座倾”则透露出宴席上的欢乐气氛以及文人们清谈之余的忘我境界。这里的“牛心炙”可能是宴会上的一种美食,而“清谈一座倾”则表达了诗人对纯粹交流和深入讨论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友情之珍以及文化生活中乐趣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分得朝野多欢娱

皋壤惊秋气,仓箱有岁储。

梁园从臣颂,谢墅富人车。

休沐新颁诏,珍符不绝书。

天心游蠖濩,民乐在华胥。

击壤欢谣洽,凝脂密网除。

行将封岱岳,持橐奉金舆。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水部何郎中知鄂州

褒博衣冠汉大儒,三千奏牍到宸居。

郎官起草归华省,女史焚香伴直庐。

出守新恩龟顾印,趋朝旧路雉随车。

便分符竹从鸾掖,应有壶浆待隼旟。

赐对移时亲斧扆,随行兼两载图书。

淮南落木摇鞭里,湓浦分风挂席初。

郡阁平窥汉阳树,盘飧频荐武昌鱼。

聚徒南郡传经盛,携妓东山退食馀。

天阙九重悬梦想,江关百战见丘墟。

清曹祖德诗人后,时寄新吟一起予。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冬夕与诸公宴集贤梅学士西斋分得今夕何夕探得云字

今夕知何夕,良交会以文。

烛花寒旋落,漏滴远稀闻。

酒面轻浮蚁,歌喉细遏云。

明河光未没,候管气初分。

玉笛梅花怨,金炉蕙草焚。

唯愁曙光发,搔首叹离群。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可久道人之歙州兼简知郡李学士

独携瓶锡新安去,寒雨西风落叶频。

江水浅深清见底,山程高下险摧轮。

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

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

旧传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

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

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

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