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三首(其三)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燕子离巢后还有谁相伴,鸳鸯被闲置不再用香薰。
命运悲惨岂敢常流泪,倡家(妓女)或许不会长久留住你。

注释

燕巢空后:燕子离开后的景象,象征孤独。
鸳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常寓意夫妻或情侣。
不忍薰:不愿意再用香料熏被,表达内心的哀伤。
薄命:命运不好,指人生遭遇不幸。
敢辞:岂敢拒绝,这里有无奈接受的意思。
长滴泪:长时间地流泪,形容悲伤。
倡家:古代指歌女或妓女。
未必肯留君:不一定愿意长期留住你,暗示关系的不确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愁与孤寂的生活状态。首句"燕巢空后谁相伴",意指燕子归巢之后,自己变得无人陪伴,显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此处“燕巢”常用以喻宅院或家庭,而“空后”则传达了居所内空虚无人的情景。

接着"鸳被缝来不忍薰"一句,更进一步透露出诗人心中对温暖家庭的渴望和留恋。"鸳被"指的是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常用以象征夫妻之情或家庭的温馨。而“缝来”则是指缝补,被动词使用暗示了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形;“不忍薰”则表达了对这种温暖生活的眷恋与不舍。

第三句"薄命敢辞长滴泪",诗人以"薄命"自称,显示出一种自我轻视和无奈。"辞"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告别,二是指流泪。"长滴泪"则形容了诗人的哀愁之情,是对失去温暖生活的深切感慨。

最后一句"倡家未必肯留君",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助和悲观的情绪。"倡家"指的是妻子或家庭,而“未必肯留”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是否能够维系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独坐

幽径入桑麻,坞西逢一家。

编篱薪带茧,补屋草和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独望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省试

粉闱深锁唱同人,正是终南雪霁春。

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秋景

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

旋书红叶落,拟画碧云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