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耷山人诗

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

乱余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鞋寒踏九州霜。

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对白耷山人(即八大山人朱耷)诗歌风格的一种解读和感慨。首句“人谓狂生本不狂”,表达了人们对白耷山人特立独行艺术个性的看法,认为他的狂放并非表面的疯狂,而是内心深处的狂傲与不羁。

第二句“漆身吞炭事何常”,借古人漆身吞炭以示忠诚或抗议的典故,暗示白耷山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不屈,即使遭遇困境,也坚守自我。第三句“乱余宾客搜亡命”,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环境,白耷山人作为“亡命”之士,依然受到宾客的接纳。

第四句“赦后英雄耻故乡”,暗指白耷山人虽曾为英雄,但在战乱平息、朝廷大赦之后,他却因耻于回归故乡而选择漂泊,体现了其高尚的节操和对故土的复杂情感。

第五、六句“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鞋寒踏九州霜”,通过宝剑被尘封和麻鞋踏霜的意象,描绘出白耷山人生活的艰辛与落魄,但又不失豪迈与坚韧。

最后一句“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表达了诗人对白耷山人深沉情感的理解,他并非在穷途末路时哭泣,而是在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时流露出真挚的悲痛,这泪水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人性的深深哀悼。

整体来看,查慎行通过对白耷山人诗的解读,赞扬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97)

查慎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 字:夏重
  • 号:查田;后改名慎行
  • 籍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50~1727

相关古诗词

寒夜次潘岷原韵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渡百里湖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渡黄河

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

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

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

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大林寺.上人茅斋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土。

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