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庄烈帝

先王俭德从来少,声色何曾进御前。

饥馑荐臻兵更逼,恬嬉沿误鼎随迁。

忧民实下千行泪,传警常惊一夜眠。

遥望园陵风雨夕,六龙肃肃尚行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庄烈帝的追悼之情。开篇“先王俭德从来少”,既是对庄烈帝勤俭美德的肯定,也暗含对其继承者的批评。接着“声色何曾进御前”一句,通过反问强调了庄烈帝在位期间的节俭与自律,与后世君主的奢靡形成鲜明对比。

“饥馑荐臻兵更逼,恬嬉沿误鼎随迁。”这两句描绘了国家在庄烈帝统治时期面临的内外交困局面,既有自然灾害频发,又有外敌入侵,而“恬嬉沿误”则讽刺了后世君主的荒淫无度,导致国运衰微。

“忧民实下千行泪,传警常惊一夜眠。”庄烈帝的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他为百姓疾苦而落泪,对国家安危时刻保持警惕,这种高尚的情操令人动容。

最后,“遥望园陵风雨夕,六龙肃肃尚行天。”诗人遥想庄烈帝陵寝在风雨之夜的景象,六龙(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虽已不在,但庄烈帝的精神依然在世间流传,表达了对这位英明君主的深切怀念和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烈帝生前事迹的回顾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

收录诗词(3)

吴芳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吊邑殉难诸人

连州列郡尽离披,独有弹丸誓不移。

谁肯土崩图苟免,犹能巷斗力相持。

千人毅魄凭天堑,万众雄心限地维。

闻说中秋临死夕,琵琶箫鼓闹城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祝古槐兄八十

渭水滩头一钓翁,理丝不问世穷通。

芦花掩映三洲棹,竹叶萧疏半亩宫。

客至不修花卉节,筵开自率素家风。

由来天爵人人贵,何必从王勒鼎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同里中耆士登文选楼二首(其一)

昭明遗迹在,有客款禅扉。

文藻垂千载,楼台空夕晖。

但留题壁句,莫惜和人稀。

伊昔栖迟地,年衰杖履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同里中耆士登文选楼二首(其二)

梁代前星耀,鸾旂指石扉。

丹黄披丙籍,草木被春晖。

殿圮檐椽折,僧寒钟梵稀。

诸公念芳躅,修葺愿毋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