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荆公

青苗助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

惟有蝗虫偏感德,又随台旆过江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寄荆公》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忧虑。

首句“青苗助役两妨农”,描绘了政府推行的青苗法(一种农业贷款政策)在帮助农民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负担,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计。这里的“青苗”指的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低息贷款,旨在缓解农民因天灾人祸导致的经济困难,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债务压力,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次句“天下嗷嗷怨相公”,直指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表达了天下百姓对政府政策的不满和怨言。这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政府措施效果不佳的质疑,以及民众对于改善生活状况的迫切需求。

后两句“惟有蝗虫偏感德,又随台旆过江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蝗虫人格化,讽刺了蝗虫似乎对政府的政策有所“感激”,因为它们随着政府官员的行踪迁徙到了江东地区。这里以蝗虫的迁徙作为比喻,暗讽政府的政策不仅未能解决民生问题,反而加剧了灾害的影响,讽刺意味浓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青苗法、蝗灾等社会现象的描述,以及对政府行为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态度,体现了其深邃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长芦寺

越舶吴商倚万桡,绀园金刹起中宵。

鱼龙听法多因雨,江海归心每上潮。

林黑夜深灯影白,川平天阔梵声遥。

心知水怪俱调伏,惜取灵犀不用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句(其一)

寒食年年必上公。

形式: 押[东]韵

句(其三)

泻汤夺得茶三昧,觅诗还窥诗一斑。

形式: 押[删]韵

句(其四)

山形雄北固,江势逼东渐。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