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纪梦。天孙渡河前三夕,余病始閒,梦见一廨前鼓钹喧阗,作鱼龙曼衍之戏。随之游行,所经通衢荒旷,道旁二三老者向余诵数语,谓此道咸閒人所作湘江静词,有可慨者。余亦未悉所诵,漫应之曰:梅溪旧作原凄楚之音也。既而百戏纷集,招摇而过,最后童子持纸彩为花,愈繁夥,愈幺细,渐至若有若无,衰草凝烟,前望似已无路,惘惘而寤。即以梅溪原韵纪之

望里银河沈暗浦。倦匡床、剩炎犹驻。

迷离梦景,虫沙证劫,诉谁家愁句。

陌上沸鱼龙,一波见、一波旋去。

行人渐少,郊燐自青,荒烟外,是何处。

病魄苏,秋绪苦。漫低徊、蓟丘云树。

龙蟠气尽,乌啼夜冷,警凄清笳鼓。

烛剪怕重昏,扑窗听、乱虫如雨。

孤吟到老,閒居赋了,芜城又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梦境中的湘江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梦境中银河沉入暗浦的静谧,以及倦卧床榻时的余热与梦中迷离的场景。梦中的世界仿佛与现实交织,虫鸣与自然的变迁成为时间流逝的见证,诉说着无尽的愁绪。

接着,诗人描述了梦境中的鱼龙曼衍之戏,热闹非凡,却在行进中逐渐显露出通衢的荒凉与旷远。梦境中的老者诵读的诗句,似乎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中的哀愁。诗人对这些情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梦境的奇幻,更蕴含了对人生、历史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梦境中的景象逐渐变化,从喧闹转为寂静,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吟唱与思绪。诗人以“孤吟到老,閒居赋了,芜城又赋”结尾,表达了对生命终将归于寂寥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构建,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情感与历史反思,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梦境的佳作,更是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自题河桥梦影图。光绪乙酉秋奉先太夫人柩附粮艘南归,于黄河北岸守候盘坝。重九前二夕有异梦,见元配何夫人布衣青鞋,翩然入舟,默无一语,旁置铜盘及白履一双。内兄少庵亦至,曰:妹夫喜也。余瞿然而觉。时族叔薇卿同舟,呼而告之,曰:殆有再生之缘乎。后属洪毅夫同年作图识之。终竟无验。余老矣,及泉相见之期日近,追纪其事,弥叹人閒泡幻真不可思议者。时戊辰七月

碧海心长,稠桑影短,回思梦境无端。

一语难申,惟余脉脉相看。

玉箫猜拟重逢约,赚韦郎、到老凄然。剩尘纨。

月黯河桥,画意荒寒。

同谐吉兆终成幻,更履霜入操,承露移盘。

翻覆沧桑,徒惊何世人閒。

白头今日如仍对,怕鸱夷、料理都难。只魂牵。

先垄松楸,江上青山。

形式:

迷神引.饯金篯孙南归

脉脉乡心春帆路。盼入素秋凉浦。

连烽未息,且离筵阻。警西风,莼鲈愿,漫轻误。

南雁随阳翼,堕烟雾。珊澥渔竿拂,问巢父。

岁月编摩,槁项同辛苦。卷压归装牛腰数。

史亭高筑。宝残帚,千金护。小长芦,烟波杳,唤鸥鹭。

今夜当窗月,杯共注。衰杨何堪折,断肠处。

形式:

寿楼春.题吕桐华夫人清声阁填词图

迟箫声台边。又清商暗谱,惊换芳年。

往事倾茶雠字,对花裁笺。愁思紧,凄繁弦。

听唳霜、飞鸿遥天。

便翠岭秋深,红桑地老,歌韵带幽燕。

风帘静,双凭阑。扫青棠旧迹,空长苔斑。

岁暮江梅谁寄,楚英加餐。长梦忆,南朝山。

笑画眉、人偕华颠。只萧瑟词心,鸱夷未还水云宽。

形式:

霜叶飞.戊辰重九江亭登高,归检尘箧,有数年前挈家人来游未成词稿,补完之。仍用梦窗韵

倦游陈绪。惊衰鬓、萧辰来抚秋树。

有情山色尚窥廊,遥翠晴如雨。试目极、冲寒断羽。

风霜回换成今古。

笑袖上黄尘,涴到酒痕深,黯淡不分缁素。

僧舍半日偷閒,香残荈冷,问谁糕字同赋。

每怜儿女解沧桑,事往鹃魂语。渺城角、炊烟似缕。

斜阳车马荒陂去。

更万芦,萧萧外,泪滴新亭,倚阑高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