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祀西岳答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其二)

栈道年年葺旧摧,已将平易履崔嵬。

经行关辅图中见,梦恋乡山马上来。

诸葛精神明似日,相如情思冷于灰。

重思亲舍犹南国,愿托江波去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代祀西岳答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栈道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栈道年年葺旧摧”,描述了栈道年复一年地修缮与破坏的循环过程,隐含着时间流逝与事物更迭的哲理。接着,“已将平易履崔嵬”一句,通过对比平易与崔嵬,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与从容。

“经行关辅图中见,梦恋乡山马上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关辅之地,心中满是对家乡山川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情。这里运用了“图中见”与“马上来”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诸葛精神明似日,相如情思冷于灰。”这两句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汉代的司马相如为典故,分别比喻诗人的精神明亮如日,情感深沉如灰。诸葛亮以其智慧和忠诚著称,而司马相如则以才华横溢闻名,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既有光明磊落的精神追求,又有深沉内敛的情感世界。

最后,“重思亲舍犹南国,愿托江波去却回。”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在异国他乡,心中仍挂念着亲人所在的南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借助江水的流动,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渴望能够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栈道、家乡、亲人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张道士蜀山图

碧玉参天是蜀山,旧曾飞度历孱颜。

松风上接空歌外,萝月长悬合景间。

试剑丹崖秋隼疾,濯缨清涧夜龙閒。

君家虚靖归来日,冉冉蓬壶为忆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荣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云我因国破家何在君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

我因国破家何在,君为唇亡齿亦寒。

南渡岂殊唐社稷,中原不改汉衣冠。

温温雨气吞残壁,泯泯江潮击坏栏。

万里不归天浩荡,沧波随意把渔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兴庆宫朝退次韵袁伯长见贻是日上加尊号礼成告谢集即东出奉祠斋宫

翠盖重重宝扇斜,从官穿柳散慈鸦。

过宫路远纡天步,上寿杯深阁雨花。

玉贯两虹通象锦,衣成五綵鍊云霞。

奉祠东出蓬莱道,春水凫鹥踏汉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冈子原呈王学士

冈子原头春色浓,小车晨出看东风。

雨馀林润人乌好,日煖沙平我马同。

西引峰峦来座上,东瞻楼阁起天中。

咏归莫作匆匆晚,傥解相逢击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