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四)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家喜好隐居生活,住处远离喧嚣尘世。
踏着杂草开辟出三条小路,仰望云天作为四方邻居。
小鸟助我唱和歌曲,却无人能与我论佛法。
今日身处娑婆世界,不知已度过多少个春天。

注释

隐沦:隐居,遁世的生活方式。
嚣尘:喧嚣尘世,指世俗的纷扰。
践草:踏过杂草。
三径:古代隐士门前的小路,这里指自家小径。
瞻云:仰望云天,象征超脱尘世。
助歌:小鸟鸣叫仿佛在唱歌。
问法:询问佛法,可能暗示寻求精神寄托。
娑婆树:佛教中指痛苦烦恼的世界,如娑婆世界。
一春:比喻时间的流逝,一个春天相当于人间的一段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美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开篇即以“好隐”表明诗人的生活理想,是要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尘埃,寻找一片净土。这里的“沦”字生动地描绘出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自然景观。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诗人通过脚踏草地形成的小路(三径)和仰望天空中的云朵作为邻居(四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宁静与自然。这里的“践草”和“瞻云”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向高远的情怀。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感。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伴侣,只有鸟儿回应他的歌声,而当他想要探讨生命的深奥意义时,却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这不仅描绘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也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知识、智慧的渴望。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最后两句则以时间的流逝作为反思。娑婆树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积累,而“几年为一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失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性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知识的追求。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五)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诗三百三首(其六)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徵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遰,同鱼寄水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九)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诗三百三首(其十一)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