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东山问谢安石

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

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蒙川醉石双?珑。

公当偏霸坐江左,我当全盛从飞龙。

我生伊洛后,不敢恣情声伎颓彝风。

我无边徼寄,未试淮淝一捣符秦空。

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

青天望断一蜚鸿,章江滔滔自流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登东山问谢安石》,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名臣谢安石的经历和心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仰慕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句“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诗人以登高远眺的姿态,向历史上的谢安石表达敬意,通过祭酒的动作,寄托了对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接着,“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谢安石的辉煌成就与自己的现状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虽无法达到谢安石的高度,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志趣与追求。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蒙川醉石双?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谢安石的高尚品格与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各自的精神风貌。

“公当偏霸坐江左,我当全盛从飞龙”两句,通过历史背景的对比,表达了对谢安石在东晋时期的政治地位的向往,以及自己在明代可能面临的不同境遇。

“我生伊洛后,不敢恣情声伎颓彝风”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约束与道德坚守,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我无边徼寄,未试淮淝一捣符秦空”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机遇的渴望,表达了对实现个人抱负的期待。

“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谢安石才能与风度的钦佩,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选择。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一句,通过空间距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与谢安石相隔遥远,但心中对他的敬仰之情却如同近在咫尺。

最后,“青天望断一蜚鸿,章江滔滔自流水”两句,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既是对远方历史人物的遥想,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拟安石答

东山谢安石,答尔张汝弼。

我渐旷达风,未免风流癖。

起来济苍生,谈笑安王室。

尔独不闻白眼王金陵,平生廉谨冠世名。

得君不啻鱼水乐,甘心乃从狐鼠朋。

只手上遮天眼黑,纵横颠倒县苍生,遂令磬石如浮萍。

乃知士当存大节,琐琐小器何足称。

尔生濂洛后,述途见日星。

当自得师报明廷,何须戏与我争衡。

东山石无语,落日天冥冥。

形式: 古风

蜈蚣峡

蜈蚣峡,君知否。

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

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淮济旱

淮济旱,旱之极。秋无禾,夏无麦。身何衣,口何食。

呜呼淮济之民,乌乎而不为贼。

形式: 古风

土堆高

土堆高,河底深。劳人力,快人心。

天公久旱泉胍涩,漕河寸水如寸金。

百万亿国赋自南北,百万亿行旅自北南。

若令河底塞,将何以为国。

安得甘雨应时来,土堆摊平种禾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