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远公的遗迹还在东林寺,过去的盛事只能让人苦涩地吟咏。
古老的杉桧围绕着神圣的灵塔,烟霞笼罩的影堂显得深邃而寂静。
清风轻轻吹过,催动香炉中的香烟,落石间幽深的泉水与钟磬声交织。
那十八位贤人如今杳无音信,莲池中千年月色如沉寂般深沉。

注释

远公: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的高僧。
遗迹:遗留的痕迹或遗址。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江西庐山。
往事:过去的事情。
苦吟:深切地、痛苦地吟诵。
杉桧:两种常绿乔木,象征古老和庄重。
灵塔:供奉佛骨或其他圣物的塔。
烟霞:云雾和日光,形容景色优美。
影堂:僧人的纪念堂或休息处。
香印:点燃的香料,用于宗教仪式。
磬音:寺庙中敲击磬的声音,象征宁静。
贤人:指有德行或智慧的人,此处可能指慧远的弟子。
消息断:联系中断,不知去向。
莲池:佛教中象征清净之地。
月沈沈:形容月色深沉,寂静无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佛寺的幽静景象,充满了对古人遗迹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味。"远公遗迹在东林"一句,既表达了对远古高僧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的尊敬,也为整首诗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往事名存动苦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荣耀的追忆与感慨,似乎在通过吟咏古人的故事来缓解心中的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与佛教建筑相融合的画面。杉树和桧树长久以来守护着那座古老的灵塔,而烟霞缭绕之中,佛寺的影子被深深地锁在了山谷之间,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中的"入帘"可能指的是风穿过窗棂,带来了佛堂内的香气,而"落石幽泉杂磬音"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山谷之声,其中磬石被水流冲击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中的"十八贤人"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人物或高僧,而"消息断"则意味着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莲池"通常象征清净之地,而"千载月沈沈"则描绘了一种跨越千年的静谧与深远,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怀念,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次美学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寄寓。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题柳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柴司徒亭假山

叠石峨峨象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

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

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

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九皋羽翼下晴空,万里心难驻玉笼。

清露滴时翘藓径,白云开处唳松风。

归当华表千年后,怨在瑶琴别操中。

好共灵龟作俦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上都先业大师

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