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偶成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几何。

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入夏馀三日”,点明时间背景,初夏已至,但尚未完全进入盛夏,还余下三日的过渡期。这三日的时光,既不是春的温柔,也不是夏的热烈,而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微妙平衡,充满了变化的可能。

次句“春光有几何”,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春光虽美,却总是短暂,如同流水般匆匆而过。这句话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叹息,同时也暗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即夏天的到来。

接着,“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初夏特有的景象。宿雨之后,鸟儿的叫声似乎少了,可能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的湿气影响了它们的活动。而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却显得格外活跃,纷纷扬扬地飘落,展现出夏日来临前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感知和深刻思考。它不仅捕捉了季节交替的瞬间美感,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哲学反思,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08)

缪公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湖中

万里轻舠返,平湖正暮秋。

沙汀来雁阵,荻港动渔舟。

山影天边淡,村烟水际浮。

息心争席后,倚棹狎群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中

镜里行人画里舟,篷窗深锁半江秋。

气吞巫峡三千里,声到蓬壶十二楼。

山隔天光迷两脚,日蒸霞影破云头。

布帆风利难停泊,未许金焦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环翠楼闻篴

草短沙平雁下滩,小楼初夜凭阑干。

月明何处吹渔篴,秋水梅花一味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翠峰寺

古刹依山竹绕楼,岚光飞黛结松楸。

老僧不解谈经偈,但向青峦说石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