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二首(其一)

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

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翻译

朝三暮四的数量多么少,暮四朝三又为何那么多。
数量的多与少难以衡量,有无之间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
没有混淆,唵苏嚧,阿婆诃。

注释

朝三暮四:比喻变化无常。
暮四朝三:同样指变化不定。
多少:数量。
有无:存在与否。
殽讹:混淆,错误。
唵苏嚧:可能是梵文咒语或音节,非实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十二首》中的第一首。它以"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的典故开篇,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化无常、难以确切衡量的认识。"朝三暮四"原本形容欺骗,这里被用来象征世事的多变;"暮四朝三"则表示反复无定。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个看似相反的表述,揭示了世间万物在数量和认知上的不确定性。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念,指出事物的有无、多少并非固定不变,容易产生误解或偏差。"殽讹"在这里指错误或混淆,诗人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最后三句"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可能是佛经中的咒语或梵文,用于强调摆脱迷惑,达到觉悟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禅宗诗歌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特点。

收录诗词(80)

释法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四十四首(其三)

不是风兮不是幡,一重山后一重山。

青春雨过无馀因,独倚危楼望刹竿。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四首(其二)

重城晓入冒轻烟,闹市相逢岂偶然。

一句等闲相借问,平田忽尔浪滔天。

月上女,实堪怜,云髻高梳何处去,借婆裙子拜婆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四十四首(其四十三)

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三百馀会不能宣,九年面壁徒瞌睡。

休瞌睡,上是天兮下是地。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四首(其四十二)

银碗里盛雪,冰壶含宝月。

纵具四韦陀,到此虚摇舌。西天令严,此土还别。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