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是风兮不是幡,一重山后一重山。
青春雨过无馀因,独倚危楼望刹竿。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四十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禅意。
"不是风兮不是幡",诗人以风和幡的比喻,暗示事物并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暗示了世间万物的虚幻不实。
"一重山后一重山",描绘出连绵不断的山峦,象征着人生的重重阻碍或内心的重重困惑,也暗示着探索真理之路的漫长与曲折。
"青春雨过无馀因",将青春比作春雨,寓意青春易逝,人生如梦,雨过之后不留痕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淡然。
"独倚危楼望刹竿",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处的佛塔尖端(刹竿),寓意寻求精神寄托或超脱尘世的愿望,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宗意象,传达出对生命、时间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不详
重城晓入冒轻烟,闹市相逢岂偶然。
一句等闲相借问,平田忽尔浪滔天。
月上女,实堪怜,云髻高梳何处去,借婆裙子拜婆年。
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三百馀会不能宣,九年面壁徒瞌睡。
休瞌睡,上是天兮下是地。
银碗里盛雪,冰壶含宝月。
纵具四韦陀,到此虚摇舌。西天令严,此土还别。
三人證龟成鳖,井底泥牛气噎。
直饶辩泻悬河,有理亦难分雪。耿耿孤光常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