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日酒散已二鼓与千里步月因至水堂(其二)

梦入千家枕,寒声薄水堂。

溪山浑著月,梅竹半封霜。

夜榜响葭浦,寒鱼跳石塘。

可怜清绝景,夜夜属渔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梦境飘入千家万户,寒意从薄水堂传来。
溪流山峦沐浴着月光,梅花和竹子覆盖着一层霜冻。
夜晚划船经过芦苇丛,寒冷的鱼儿跃出石塘。
这清冷绝美的景色,每晚都属于渔夫。

注释

梦:梦境。
入:进入。
千家:众多家庭。
枕:枕头,这里指梦中景象。
寒声:寒冷的声音。
薄水堂:靠近水面的堂屋。
浑:全然。
著:覆盖。
月:月亮。
梅竹:梅花和竹子。
半封霜:几乎被霜覆盖。
夜榜:夜晚划船。
响葭浦:在芦苇丛中发出声响。
寒鱼:寒冷的鱼。
跳石塘:跃出石塘。
可怜:可爱,令人怜爱。
清绝景:清冷而绝美的景色。
属:属于。
渔郎:渔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漫步水堂的情景。"梦入千家枕"开篇富有诗意,仿佛诗人沉浸在梦境中,漫游在无数人家的枕边,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和远方的想象。接着,"寒声薄水堂"以听觉感受点出环境的清冷,薄水堂的寒气透过声音传递出来。

"溪山浑著月"写出了月光洒满溪山的景象,月色与山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意境。"梅竹半封霜"进一步描绘冬季景色,梅花傲霜独立,竹子则被霜覆盖,增添了画面的冷寂之美。

"夜榜响葭浦"中的"榜"指船桨,"葭浦"则是芦苇丛生的水边,描绘出诗人划船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荡,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寒鱼跳石塘"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寒冷中仍有生命活力的鱼儿跃出水面,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

最后两句"可怜清绝景,夜夜属渔郎"表达了诗人对这清幽绝美的夜晚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因为这样的美景似乎只属于夜间打渔的渔夫,诗人只能独自品味这份宁静与清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水堂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渔夫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收录诗词(272)

葛立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自号懒真子。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字:常之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64

相关古诗词

十月十四夜三鼓壶天月色佳甚以诗招道祖

壶天有胜事,玉宇净纤埃。

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

山公须酩酊,令史莫咍台。

明月隔溪共,只今肠九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凡十七首为报(其五)

客居贫病医无方,忍饥面作瞿昙黄。

枫叶萧萧风阵长,东厢曝背资沧凉。

邻家有酒难偷尝,草书正藉公孙娘。

家家刈熟畦丁忙,有口不识云子香。

令我驰神青旸乡,杯粟有时来实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凡十七首为报(其二)

不堪羁寓天一方,无心佩紫兼怀黄。

侍酒无由道路长,如意至今质西凉。

箬溪竹叶傥许尝,艺色何须留窈娘。

缅怀星郎抛令忙,席上微闻鸡舌香。

支颐腾腾之醉乡,惟有曲生可娱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凡十七首为报(其四)

阔展食前一丈方,羔儿酿酒鹅儿黄。

千里莼羹紫丝长,乳肫丰贮琉璃凉。

䓑齑豆粥得并尝,尊前何用绿珠娘。

貊炙羌煮庖厨忙,碗面浓封龙脑香。

鲁卫勾吴莫誇乡,南北两烹慰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