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退食黄堂喜自公,不妨幽兴嘱芳丛。
双旌不出閒春昼,大笔微吟缀祖风。
老矣交朋今日少,飘然游宦异乡同。
杖藜约我过南浦,贤圣时时为一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次韵张守酴醾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黄堂与公卿一同退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自然景观和文学创作的热爱。
"退食黄堂喜自公,不妨幽兴嘱芳丛。"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黄堂中与友人共同享受美食后,感到十分愉悦的心情。在这种氛围中,他不禁被周遭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心生幽雅之兴,似乎想要将这些美好的时光和感受深藏于心。
"双旌不出閒春昼,大笔微吟缀祖风。"
这里的“双旌”可能指的是旗帜或是其他象征性的物品,它们在闲适的春日里没有被展现出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大笔微吟缀祖风”则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即用宽广的笔触继承古人的文风。
"老矣交朋今日少,飘然游宦异乡同。"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朋友渐行渐远的感慨。在他看来,能够与友人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因此他感到一丝孤独和漂泊之感,好像自己正处于异乡游历之中。
"杖藜约我过南浦,贤圣时时为一中。"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杖藜约我过南浦”可能是诗人希望放弃尘世的纷扰,随着岁月流转而远离喧嚣。而“贤圣时时为一中”表达了他对智慧和圣洁之境的向往,即使身处俗世,也能保持内心的一致与平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远的思想寄托,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尊崇。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荣华休羡黑头公,且对芳辰赏丽丛。
十万青条寒挂雨,三千粉面笑临风。
莫将拟雪才情赋,盍与观梅兴味同。
只恐春归有遗恨,典刑犹在浊醪中。
疾雨狂风恨若何,芳晨坐觉等闲过。
惜花意欲春长在,对酒年来饮不多。
雅会欣闻珠履集,新词好付雪儿歌。
风流阁老推前辈,喜客温颜似醉酡。
云岩藏胜绝,何路不潜通。
信步迷时远,冥心乐处同。
乱松风索索,悬瀑雨濛濛。
陶谢多清兴,招邀有远公。
平生一笑轻离别,林下相从各壮年。
绝爱步兵胸垒块,更欣阿大语蝉连。
杖藜只作寻常出,卮酒何辞一再传。
燕颔虎头经赏识,定应接武向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