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

积疹甘毁颜,沈忧更销骨。

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

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

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

形式: 古风

翻译

坐着想念远方的亲人,行走时感叹天地的辽阔。
身上的疹子甘愿毁坏容颜,深深的忧愁更是消磨着筋骨。
远方游子的心,遥望着归家的云彩消失。
高大的树木并非故乡的景致,只有高楼与明月是共有的。
深夜里秋风频起,从天边传来了大雁的叫声。

注释

坐想:坐着思考或想念。
亲爱:亲近爱护的人,这里指亲人。
行嗟:行走时叹息。
天地阔:形容空间广阔,也比喻距离遥远。
积疹:累积的疾病或皮肤问题。
甘毁颜:甘愿容貌受损。
沈忧:深深的忧虑。
销骨:形容极度的忧愁使人消瘦。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望望:不断眺望的样子。
归云没:归家的云彩消失,比喻归乡之念落空。
乔木:高大的树木,这里比喻外地的景物。
非故里:不是故乡。
高楼:高大的建筑。
共明月:共同拥有的是天空中的明月,象征思乡之情。
夜深:深夜时刻。
秋风多:秋季里风多且凉。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
天末:天边,极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受。开篇"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两句,便设定了一种空间上的辽阔与心灵上的寂寞,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空旷无边。

接着"积疹甘毁颜,沈忧更销骨",则是对这种思念之痛的进一步刻画。"积疹"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而"甘毁颜"和"销骨"则说明了这种情感的强烈,以至于影响到了诗人的身体健康。

"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一句,更深化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游子"指的是在外漂泊的人,而"归云"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向往,这种向往如同天边的云朵,看似触手可及却又无从追寻。

"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留恋。"乔木"与"故里"形成对比,表达了不在家乡的寂寞,而"高楼共明月"则让人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即便是同一轮明月,也无法带来温暖。

最后两句"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通过对夜晚秋风和远方大雁鸣叫的声音进行描绘,使得诗人内心的寂寞达到了顶点。秋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着凄凉与孤独,而大雁之声则往往与思念和离别联系在一起,这里则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深切的相思之情和隔绝的孤独感。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寄贾岛

海上不同来,关中俱久住。

寻思别山日,老尽经行树。

志业人未闻,时光鸟空度。

风悲汉苑秋,雨滴秦城暮。

佩玉与锵金,非亲亦非故。

朱颜枉自毁,明代空相遇。

岁晏各能归,心知旧歧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雪中送青州薛评事

腊景不可犯,从戎难自由。

怜君急王事,走马赴边州。

岳雪明日观,海云冒营丘。

惭无斗酒泻,敢望御重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庐山寺

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

东谷笑言西谷响,下方云雨上方晴。

鼠惊樵客缘苍壁,猿戏山头撼紫柽。

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斜引入茶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申胥任向秦庭哭,靳尚终贻楚国忧。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