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扫役所观河

砥柱西倾朔野宽,鱼龙掀舞去漫漫。

润蒸霏雾一川暗,怒激惊风千里寒。

九折势须回故道,三山天为障狂澜。

寻源不作乘槎计,沧海他年一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景象,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力量。首句“砥柱西倾朔野宽”,开篇即以“砥柱”象征黄河中流砥柱般的坚韧,暗示黄河之水自西向东,穿越广阔的北方大地,展现出黄河的浩瀚与辽阔。

接着,“鱼龙掀舞去漫漫”,通过鱼龙在水中翻腾跳跃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水流的汹涌澎湃,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随着河水的流动而起伏波动。这种动态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力。

“润蒸霏雾一川暗,怒激惊风千里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河的气势。前一句以“润蒸霏雾”形容黄河两岸弥漫的水汽,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朦胧的氛围;后一句则以“怒激惊风”描绘黄河水的强烈冲击力,使得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其寒冷的气息。这种对比手法,既表现了黄河的温婉与神秘,又突出了其力量与威严。

“九折势须回故道,三山天为障狂澜”,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将黄河的曲折蜿蜒比作其回归原路的决心,同时以“三山”象征天界,形象地表达了黄河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里不仅赞美了黄河的自然属性,更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最后,“寻源不作乘槎计,沧海他年一钓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源头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可能实现的某种理想或目标的期待。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黄河的源头,而是通过“寻源”的动作,寄托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以“一钓竿”比喻,暗示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像垂钓者一样,静静地享受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39)

赵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自号得全居士。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字:元镇
  • 籍贯: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
  • 生卒年:1085-1147

相关古诗词

役所寒食晚归

永巷疏林栖鸟还,幽花蔓草惨荒烟。

悄无人语寒食后,时有雨点黄昏前。

孤坐何从得言笑,一樽不复论圣贤。

酒酣缩首絮衾底,屋头浩浩南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之官开封泛洛东下先寄京师故旧

沧波东下武牢关,物色人情共惨然。

草檄旧传骠骑府,浮家今在孝廉船。

向来戎马知何补,老去江湖定有缘。

无限青云著鞭处,固应分付祖生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暮春

花开花谢总无心,转首薰风绿满林。

人事不随春事了,眼云空与暮云深。

锦鸠呼妇商量雨,白蚁排兵做弄阴。

除却墙头老山色,更无佳客肯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元长暮春

坐叹空山落景催,几时江上叶舟回。

初无妙术留春住,强觅馀欢傍酒来。

体力寒多便故絮,齿牙衰甚怯新梅。

秦川洛水繁华事,白首天边共此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