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姜十三送游天台之作

昔我随远公,幽居庐山南。

香炉峰下水,濯遍十三潭。

松萝花开覆盘石,卧视秋云天外白。

秋云舒捲本无心,忽向天台弄素琴。

逢君散带耶溪上,赠我幽兰积雪吟。

我有双白鹤,欲放沃洲山。

朝啄苍梧之珠尘,暮随明月东海还。

期君来听九皋唳,天籁清寥非世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答姜十三送游天台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姜十三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昔我随远公,幽居庐山南”开篇即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过去与一位高僧(远公)一同隐居在庐山南部的往事。接着,“香炉峰下水,濯遍十三潭”描绘了庐山香炉峰下的清澈流水,诗人曾在此洗涤身心,体验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松萝花开覆盘石,卧视秋云天外白”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松树与萝藤花开满地,覆盖着一块块岩石,诗人悠闲地仰望远处的秋云,感受天边的洁白与广阔。这一段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秋云舒捲本无心,忽向天台弄素琴”则将思绪从庐山转向天台山,秋云的飘动似乎无心,却激发了诗人弹奏素琴的灵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的艺术创作之间的共鸣。

“逢君散带耶溪上,赠我幽兰积雪吟”描述了诗人与姜十三相遇于耶溪之上,姜十三赠予诗人一曲关于幽兰与积雪的吟唱,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我有双白鹤,欲放沃洲山。朝啄苍梧之珠尘,暮随明月东海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他想象自己拥有一对白鹤,可以在沃洲山飞翔,白天啄食苍梧之珠尘,夜晚随着明月飞回东海,象征着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

“期君来听九皋唳,天籁清寥非世间”则是诗人邀请姜十三一同欣赏白鹤的鸣叫,这声音如同天籁,清静而辽阔,非人间所能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自由与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西樵歌

西樵山,何耸峙。峨眉之孙,罗浮之子。

霞城乳窦碧玲珑,千尺珠帘挂秋水。

仙阙遥开白日边,人家尽在桃花里。

我寻羽客到锦岩,盘旋磴道上松杉。

月明一啸惊鸾鹤,飞入青冥瀑布南。

形式: 古风

渌水曲

二月镜湖春,桃花开玉津。

无数紫鸳鸯,飞绕浣纱人。

浣纱殊未返,摇曳春云晚。

月出白蘋洲,烟生垂柳岸。

垂柳依依在月中,可怜嘶断玉花骢。

轻风忽引罗衣去,一曲菱歌听未终。

形式: 古风

将归东粤省母留别王二丈亹祁四丈骏佳

磨剑未屠龙,弯弓未射虎。

郁抑英雄姿,念我有慈母。

白云东去复西飞,万里罗浮今又归。

白云散尽露秋月,炤见高堂鬓如雪。

鬓如雪兮我心忧,孤鸾朝饥鸣啾啾。

惟尔仙人居射的,可有玄梨应我求。

钱塘之水入海流,蒲帆明朝去悠悠。

回首山阴最相忆,骨青髓绿园绮俦。

只将一片盘龙镜,长挂君家十二楼。

形式: 古风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夙闻治水经,银泥封绿字。

龙威丈人招我游,林屋洞中探玉笥。

白云瀰瀰洞庭波,七十名峰奈乐何。

长风吹我至禹穴,猿啼虎啸依藤萝。

秦皇碑爱虫文古,夏后书愁鸟迹多。

平生窃慕柱下史,列国宝书求未已。

开君家书万卷馀,欲向琅函作蠹鱼。

志在春秋希鲁叟,才堪辞赋薄相如。

迩来颇究太公符,每恨荆轲剑术疏。

筑坛天目步珠斗,一龙一蛇左右趋。

闻君藏得鍊剑图,时时风雷起座隅。

慷慨肯授英雄无,鉴湖之水多芙蕖,日捲珠帘楼上居。

天下战争犹未已,请君亦读孙吴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