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用前韵

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

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

小民易怨亦易喜,不知天意常分明。

何须频祷应上公,但起夏禹陈五行。

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

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

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喜雨用前韵》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去年与今年春夏季节雨水情况的对比,生动描绘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与喜悦之情。

诗中开篇即以“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去年雨水过多导致的困扰与今年干旱带来的忧虑。接着,“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两句,描绘了干旱时节农田缺水、秧苗枯萎,农事紧迫的情景,而“霈然膏泽来太清”则表达了久旱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欣喜之情。

诗人进一步指出,百姓的情绪易于波动,但“不知天意常分明”,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与公正性。他劝诫人们无需频繁祈祷,只需遵循古代圣贤的教导,如夏禹治水、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即可顺应天意。

最后,“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两句,总结了古人认为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则表达了对当下的雨水之恩赐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是帝王之力与自然神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则以丰收的景象和蚕丝的繁盛,象征着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雨止复用前韵

水枯秧老农欲雨,麦黄桑绿蚕欲晴。

一朝大霈满四泽,云收雾扫天还清。

曰旸曰雨岂人力,圣德仰荷吾君明。

庙堂况无痴宰相,不怕泥泞妨牛行。

布谷催耕最知务,鸣鸠呼妇殊有情。

平原出水云吐日,阴阳得所无战争。

明日阳光照临足,今日阳乌已先浴。

形式: 古风

孟夏十有一日时雨初霁晨登高阁极目四望烟锁日出气象一新复用前韵

蝶梦惊回听残雨,鸟声唤起欣初晴。

梵宫烟火带馀湿,黉舍几席生微清。

披衣登阁忽四顾,顿觉远目增双明。

樵渔欸乃雾中出,舟楫荡漾田间行。

清和节物满眼界,柳垂暗绿花含情。

窗明几净日渐永,天开地廓阴不争。

俯视沧浪堪濯足,遥看扶桑观日浴。

形式: 古风

再用前韵勉诸友

蚕妇欲晴农欲雨,书生事业无雨晴。

况兹长日足可惜,薰风入户精神清。

虚窗文字遮眼暗,短檠灯火通宵明。

纸为良田力耕穫,一廛稼穑嗤许行。

太山北斗仰韩子,千态万状穷周情。

群居涵养务浑厚,藩篱剖破销纷争。

拭目天衢骧骥足,下视污池雀儿浴。

形式: 古风

颖师赠榧栽

自从儿时食火榧,思欲移根向乡里。

年来花木浪经心,品色徒多真戏耳。

道人赠我方外根,不比寻常桃与李。

枝柯宛类秦大夫,功效端如使君子。

殷勤栽植同因果,众目纷纷等奴婢。

他年摘实荐新时,杖屦相从莲社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