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州作

雕阴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雕阴之地树木稀疏,河水也无法流淌,城墙高耸直入云霄,曾是古代帝王的州郡。
带着雨水的骆驼在傍晚时分鸣叫着远离边塞,孤独的旅人倚靠在高楼,眺望着远方的故乡。
明妃离别那天花朵似乎都在欢笑,蔡琰归来时已是秋色满头。
单于的乐曲在傍晚随着烽火升起,扶苏城上的月亮如同弯钩般悬挂天际。

注释

雕阴:古代地名,今陕西北部一带。
雉堞:指城墙上的短墙,用于防御。
连云:形容城墙高耸,直入云霄。
远戍:边远的哨所或防御工事。
明妃:指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出使匈奴。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才女,被匈奴掳走后归汉。
单于:匈奴的首领称号。
扶苏城:古代城池名,此处可能为虚拟或象征性使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孤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与个人的凄凉现状之间的对比和感慨。

"雕阴无树水难流"一句,设置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雕阴可能指的是山峦交错的地方,而无树则加重了这种荒凉之感。水难流则是因为地势的原因,或者是比喻时间的停滞和历史的凝固。

"雉堞连云古帝州"中的“雉堞”指的是古代城垣,而“连云”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遗迹高耸入云,连接天地。这里所谓的“古帝州”,是对历史上某个帝王都城的称呼,体现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明的缅怀。

"带雨晚驼鸣远戍"中,“带雨”可能指的是边塞的湿润气候,而“晚驼鸣”则是形容夕阳下的边关哨所,更增添了一份凄凉。"远戍"则是对偏远地区军事设施的称呼,强化了边疆的孤立与荒凉。

"望乡孤客倚高楼"一句,转换了视角,将读者带入诗人内心世界。这位“孤客”在高楼上眺望自己的故乡,流露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和不易排遣的情愫。

"明妃去日花应笑"与"蔡琰归时鬓已秋"两句,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无法复返的哀叹。其中“明妃”指的是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花应笑"暗示着她曾经的美丽如同春天的鲜花一般令人喜悦。而“蔡琰”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女,这里则是用来形容女子青春易逝,时光不待人。

"一曲单于暮烽起"中,“一曲”可能指的是边塞上演奏的某种乐曲,而“单于”则是一种古代乐器。"暮烽起"是说在黄昏时分,烽火台上传来了警报之烟,增添了一份紧迫和不安。

"扶苏城上月如钩"一句,是对景象的最后描绘。诗人站在古老的城墙上,看着天空中弯曲如钩的新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环境与历史遗迹的刻画,以及对个人的凄凉现状和过往美好的回忆,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袁州作

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

山色东南连紫府,水声西北属洪都。

烟霞尽入新诗卷,郭邑闲开古画图。

正是江村春酒熟,更闻春鸟劝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

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

弟妹不知处,兵戈殊未休。

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途中望雨怀归

满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锁翠微。

牧竖远当烟草立,饥禽闲傍渚田飞。

谁家树压红榴折,几处篱悬白菌肥。

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羡钓人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酒渴爱江清

酒渴何方疗,江波一掬清。

泻瓯如练色,漱齿作泉声。

味带他山雪,光含白露精。

只应千古后,长称伯伦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