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
祇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曾纡所作,名为《乌臼树》。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逐客在湘江边三年的生活,岁月流转,华发已生,却只能与荒寒江畔的乌臼树为伴。乌臼树虽不起眼,却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凝聚于眉头,化为诗句。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乌臼树的形象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发现美,找到灵感,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思与高洁的人格魅力。
不详
不知一壳几由旬,能纳须弥不动尊。
疑是吴兴清霅水,直通方广古灵源。
月沉浊水圆明在,莲出污泥宝性存。
隐现去来初一致,莫将虚幻点空门。
万山云雪阴霾空,千林雾淞水摇风。
冻河彻底连三冬,嘉平晓猎崤函中。
十二律吕相与宫,安得此候疏烦胸。
卧听滩声㶁㶁流,冷风凄雨似深秋。
江边石上乌臼树,一夜水长到梢头。
竹间嘉树密扶疏,异乡物色似吾庐。
清晓开门出负水,已有小舟来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