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一)

空山产桐梓,拟作膝上琴。

琴成不他饰,种漆江之浔。

独无徽将轸,何以发商音。

但得独茧蚕,饲之扶桑阴。

烹鱼腹有胶,不患海水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所作的《拟古寄何大卿六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制作一把古琴的过程,从选取桐梓木到最终完成,每一步都充满了对音乐艺术的虔诚与追求。

首句“空山产桐梓”,开篇即点明了制作古琴的材料来源——在幽静的山林中,生长着适合制作古琴的桐木和梓木。接着,“拟作膝上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琴的向往与期待,希望这把琴能成为陪伴自己心灵的伴侣。

“琴成不他饰,种漆江之浔。”说明琴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仅以桐梓为材,以江边的漆树为染料,朴素而纯粹。这种简朴的工艺体现了诗人对古琴本质的尊重,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独无徽将轸,何以发商音。”这里提到的“徽”和“轸”都是古琴上的重要部件,徽用于定音,轸则固定琴弦。没有这些部件,如何弹奏出和谐的音符?这句诗巧妙地引出了制作古琴的难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完美音乐的追求。

“但得独茧蚕,饲之扶桑阴。”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制作古琴的过程类比为养蚕缫丝,强调了耐心与细致的重要性。只有精心照料,才能得到优质的蚕丝,进而制成精良的琴弦。

“烹鱼腹有胶,不患海水深。”最后两句诗,通过烹制鱼腹中的胶来比喻制作古琴的粘合剂,强调了即使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寓意着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决心和智慧,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制作古琴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通过象征和比喻,传达了对完美事物的不懈追求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二)

雄雌双碧鸡,所食琪树蘤。

来栖药洞中,当春怕乳子。

其雌秋别时,守此唯雄耳。

可怜衔子归,万里渡海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三)

世传卖药翁,出市恒骑虎。

朅来空山中,恨不辄与语。

长啸归无家,独指梧桐树。

既指梧桐树,复采梧桐子。

持以赠所思,浩歌聊复尔。

形式: 古风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四)

石间道人影,见者恒髣佛。

浮云过列仙,与语呼之出。

身亦竟不出,影亦竟不没。

含涕谢仙人,天地此终毕。

形式: 古风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其五)

流来山中花,绀碧三百里。

漪漪歙砚云,含风入秋水。

五芝与八石,往往产其沚。

岂独秘灵文,亦复隐奇士。

不见施家郎,诗词独清泚。

一朝控白鸾,吹笙洗尘滓。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