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蔡可贤的《楼颊》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苍凉的边塞景象。首句“山后山前十六州”展现了地域的辽阔和历史的沧桑,暗示了领土的分裂与失陷。接下来的“天涯尽处是偏头”,将视角延伸至边疆的尽头,强调了边防的偏远和守卫者的孤独。
“云开大漠风沙走,水折长河日夜流”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漠的雄浑与河流的坚韧,寓言战争的无情和时间的流逝。月夜下的“万户金绘愁见月”,表达了戍卒们的思乡之愁和对家园的深深忧虑;而“千群铁骑畏逢秋”,则暗示了战马和战士们对秋季的到来,可能意味着战事的频繁和严酷。
最后,“却思大汉无中策”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缺乏明智决策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渴望。以“一曲胡笳倚戍楼”作结,借胡笳之声,传达出边关将士的哀怨与无奈,也暗含着对故乡和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画面宏大,既体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又寓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