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篇

双燕双飞尾涎涎,入阁穿帘每相见。

谁家绣幕黄金床,对此踌蹰空断肠。

春花秋月一回改,别去人间复相待。

遥天远海不作难,年年社日捲帘看。

荡子出门如汎梗,憔悴孤鸾镜中影。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双燕篇》由明代诗人王廷相所作,通过对双燕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对离别的哀愁。

开篇“双燕双飞尾涎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燕子成双成对飞翔的场景,燕尾轻轻摇曳,画面温馨而和谐。接着,“入阁穿帘每相见”则展现了燕子频繁出入屋内,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谁家绣幕黄金床,对此踌蹰空断肠。”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幅富贵人家的景象,绣幕金床,奢华无比,却因燕子的出现,引发了主人公的感慨与忧伤。面对如此美景,却只能徒增离愁别绪,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对相聚不易的感慨。

“春花秋月一回改,别去人间复相待。”春去秋来,时光荏苒,每一次的离别都意味着重逢的等待。这不仅是对自然界更迭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悟。

“遥天远海不作难,年年社日捲帘看。”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每年的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都会卷起窗帘,期待着燕子的归来。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情感寄托的体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信念。

最后,“荡子出门如汎梗,憔悴孤鸾镜中影。”荡子(外出经商或从军的人)如同随波逐流的浮木,四处漂泊,而孤独的女子则在镜子中映照出自己的憔悴身影。这一对比,深刻揭示了离别之苦,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春草谣

塘上草离离,照妾春罗衣。

待君君不来,满庭萤火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宫怨

夜辇昭阳月,春筵上苑花。

不成供奉日,枉自学琵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汉上歌

宜城出美酝,载入习家池。

山公去已久,醉杀襄阳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明月曲

明月入我帷,徘徊不能语。

腹中生车轮,鸡鸣向何处。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