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自遣》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如梦幻般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首句“富贵祇归春梦婆”以春梦比喻富贵的虚幻不实,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柴门无事日张罗”则描绘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已成书癖消閒好”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喜爱,认为这是消磨闲暇时光的好方法,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丰富。然而,“欲索枯肠奈老何”又流露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感叹才华虽有,但身体逐渐衰老,难以再有创作的激情。
“坛沾晨星同辈少,天涯今雨少年多”通过对比,感叹同辈中像自己一样沉醉于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而年轻一辈则更多地活跃在社会上,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落寞。
最后两句“敢誇驽马途能识,聊对桑榆托浩歌”以“驽马识途”的典故自嘲,表示即使才智平庸,也能在晚年找到自我价值,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歌唱的姿态面对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又有对知识追求的坚持,以及对老年生活的坦然接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