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微茫云两角,屈曲路一线。
未容快先睹,已叹行百转。
流溪何从来,神物昔尝玩。
舆梁俨坚牢,亭宇复明绚。
岂惟济病涉,更可供息宴。
信哉善知识,作此巧方便。
茂樾两交盖,清风四挥扇。
祇恐境中人,却有桑下恋。
台山不须问,此去直如箭。
何妨酌灵水,一洗眼花眩。
举头未及眸,已知梵王殿。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云、路、溪水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净之境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微茫云两角,屈曲路一线”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未容快先睹,已叹行百转”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景致的深深赞赏和流连忘返。
“流溪何从来,神物昔尝玩”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溯与怀念,而“舆梁俨坚牢,亭宇复明绚”描写的是亭子的雄伟与精致,显示了诗人对于人文景观的欣赏。"岂惟济病涉,更可供息宴。信哉善知识,作此巧方便"则表达了对建造者智慧的赞叹和景区功能的肯定。
"茂樾两交盖,清风四挥扇"继续描绘自然之美,而“祇恐境中人,却有桑下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安逸生活可能带来的淡漠与依赖的担忧。"台山不须问,此去直如箭"表明了景区位置的隐秘与探访之路的直接,而“何妨酌灵水,一洗眼花眩”则是对清泉水质的赞美和对心灵沐浴的期待。
最后,“举头未及眸,已知梵王殿”则是诗人通过直觉感受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梵王殿”可能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寄托或宗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智慧和精神寄托的深切情感。
不详
子云抱遗经,寂寞饥欲死。
谁家千金郎,车马塞闾里。
如何今世人,持此欲胜彼。
要知圣贤心,不为取青紫。
冷暖自所知,吾言聊尔尔。
龙爪拿开白白云。
武侯遗庙自丹青,霸业销磨但故城。
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阳三顾夙心明。
君臣际会宜兴汉,吴蜀相资失借荆。
独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云生。
山作危梁千尺横,一天金泛月波清。
幽禽不复惊棋响,深谷犹能答斧声。
塔坏尚馀鸿雁意,井荒谁放辘轳鸣。
试将比较天台景,只欠璁珑琪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