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五府驿代杨左丞留题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一位十五岁从军,历经沙场的英雄形象开篇,描述了他征战多年,战场上的鲜血汇成河流的壮烈场景。他感叹这样的英雄生涯,认为忠孝报效国家是理所当然的态度。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认为只有在有道的统治下,国家才能实现中兴,这是上天赋予的责任。然而,他也明白当前局势动荡,战争仍在继续,只是暂时借苏州之地稍作喘息。最后,诗人预言敌人终究会败亡,表达出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表示自己即使被俘,也将在马前低头认输,绝不妥协。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英雄的豪情壮志,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