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二首(其一)

七十年来又四年,雨声灯影故依然。

未收浮世风沤梦,尚了前生蠹简缘。

老学辛勤那有补,旧闻零落恐无传。

先师钵袋终当付,叹息谁能共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七十年光阴又过去了四年,雨声灯影依旧如昔。
尘世的浮华梦境仍未消散,前世的书卷因缘还未了结。
年迈之人勤奋学习又有何用,古老的文献怕是即将失传。
老师的衣钵终究要传承下去,但叹息世间谁还能共同鞭策前行。

注释

七十年:指很长的时间。
故依然:依旧如旧。
浮世:世俗生活,尘世。
风沤梦:比喻虚幻的梦境。
蠹简:泛黄的古籍,蛀虫侵蚀的书籍。
缘:缘分,联系。
老学辛勤:年老而勤勉学习。
那有补:有什么用处。
旧闻:古代的知识或消息。
恐无传:恐怕难以流传。
先师:已故的老师。
钵袋:僧侣用来盛饭的袋子,这里代指知识传承。
终当付:最终会交付给后人。
叹息:哀叹。
谁能共著鞭:谁能一起努力推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戊午元日读书至深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人生感慨的深度思考。首句“七十年来又四年”点明诗人已年逾古稀,时间的流逝让他深感岁月匆匆;“雨声灯影故依然”描绘出夜晚读书的情景,雨声与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未收浮世风沤梦”暗指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破,认为这些如水面泡沫般短暂虚幻;“尚了前生蠹简缘”则表达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执着,即使年老仍不忘研读,试图从古代典籍中寻找答案或慰藉。“老学辛勤那有补”流露出对个人努力可能无果的无奈,但又不失对学问的尊重;“旧闻零落恐无传”担忧传统文化的流失,希望自己的学问能有所传承。

最后两句,“先师钵袋终当付”,以佛教故事比喻自己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但“叹息谁能共著鞭”表达了对无人能接续自己学术精神的遗憾和孤独。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哲思,又有对学术传承的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戊午重九

朋旧相望天一涯,登高结伴只邻家。

秋风自欲吹纱帽,衰鬓何曾泥菊花。

药市神仙思益部,糕盘节物记京华。

自怜病后欢悰薄,小醉归来日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戊申元日

白头身世叹羁孤,一念儿时泪已濡。

尚记争先书郁垒,岂知落后举屠苏。

杯盘草草思邻舍,车马纷纷厌九衢。

六十年非心自了,挂冠犹足补东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戊辰立春日二首(其二)

卧听城门出土牛,罗幡应笑雪蒙头。

但须晨起一卮酒,聊洗人间千种愁。

处处楼台多侠客,家家船舫待春游。

梅花未遍枝南北,定为馀寒得小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戊辰立春日二首(其一)

昨夜风摇斗柄回,典衣也复一传杯。

故人久作天涯别,新句空从枕上来。

清镜岂堪看鬓色,小园剩欲觅桃栽。

颓然却恨贪春睡,不尽城头画角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