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莲

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

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

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

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

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

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

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赏莲》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以莲花为题,描绘了莲花从生长到凋零的过程,以及赏莲者的情感变化。

首句“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描绘了莲花在水中盛开的景象,其香气与美丽超越了普通的水生植物,展现出莲花的独特魅力。接着,“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则赞美了莲花即使在泥土中生长,也能保持其纯洁和高雅的品质。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表明莲花不仅外表美丽,其果实也具有食用价值,体现了莲花的实用性和价值。接下来,“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通过引用佛教经典中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神圣和超凡脱俗。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描述了人们在莲花盛开时聚会宴饮,吟诗作对的情景,表达了赏莲的乐趣和社交活动的和谐。然而,“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预示着季节的变化,莲花最终会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将莲花比作美人,形象地描绘了其从青春到老去的过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则反映了赏莲者对莲花凋零后的态度,从最初的欣赏转变为漠视和遗忘。

最后,“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情感,通过与友人的相聚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则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独而深邃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赏莲》不仅是一首描绘莲花之美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将至金陵谒曾子开侍郎

秋空久不雨,漠漠风卷沙。

胡为起高兴,昨夜辞山家。

明投金陵郭,府观凌紫霞。

公解豫章榻,我停银汉槎。

一倾别后言,电雹鸣交加。

借公口中春,发我枝上花。

又如出地雷,空山走龙蛇。

公能结明主,我亦思无邪。

但惊歧路别,进退各有涯。

浮生能几时,鬓发忽已华。

会合岂易得,兵厨酒仍佳。

慎勿学谢安,扪涕空戚嗟。

形式: 古风

双泉轩赠太平守梁正叔

开池得双泉,因泉构华屋。

池中种菱荇,池上列花竹。

与春蘸新红,遇风摇净绿。

轻鸥自飞舞,纤鳞随出缩。

操舟往江海,端忧龙蜃触。

卷衣入山林,而防虎狼欲。

岂如一凭栏,俯仰快心目。

朝吟吟有馀,暮醉醉不足。

双泉长涓涓,比公享天禄。

公归民怀公,听我双泉曲。

形式: 古风

徐子美杨君倚李元翰小酌言旧

南方多苦热,北地尤苦寒。

徐子掾招宜,七载滨夷蛮。

杨李仕并代,毳裘霜雪残。

一朝相续归,相看涕汍澜。

扪涕唤家僮,草草罗杯盘。

念昔共庠序,垂髫竞痴顽。

及今过六十,各各嗟衰颜。

光阴信如驰,生死无百年。

妻儿半凋丧,少喜多忧患。

吾方慕陶潜,行歌眷南山。

山气日夕佳,吾庐未尝关。

猿鸟相与居,丝桐时一弹。

三子方急禄,遑遑未能閒。

努力佐州县,须防官长难。

暂当陪我醉,馀事不足言。

形式: 古风

寄题九江陶子骏佚老堂

未老已先佚,构堂名佚老。

与其宠辱惊,何似归未早。

渊明乃吾祖,此道能自保。

归来无一事,时时为酒恼。

纸帐春气融,不寐听春鸟。

关关枝上语,报我竹间晓。

我醉未能起,尔音一何好。

却笑世间人,忘忧种萱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