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迪上人

数脊招提四面山,羡师终日掩禅关。

凭阑人语风烟上,乞食僧来紫翠间。

万水深藏云泱莽,一溪空锁月弯环。

十年不踏门前路,只遗松风送我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数脊招提四周环绕着青山,羡慕师父整日关闭禅门。
栏杆边的人声随风烟飘散,乞食的僧人行走在紫色翠绿之间。
万条溪流深藏在云雾之中,一条小溪独锁着弯弯的月牙。
十年未踏足此地的道路,只有松风陪伴我回归。

注释

数脊:形容山脊众多。
招提:佛教寺庙。
禅关:禅定之门,指寺庙。
凭阑:靠着栏杆。
乞食:讨饭。
紫翠:形容山色青翠。
泱莽:广大无边。
锁:环绕。
月弯环:形容月牙形状的溪流。
十年:极言时间长久。
松风:松树间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居生活和心境。在开篇,"数脊招提四面山"显示了僧人对山的依恋和深入其境,通过"羡师终日掩禅关"表达了对于内心修行与世隔绝的向往。接下来,"凭阑人语风烟上"、"乞食僧来紫翠间"则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生活场景和僧人与外界交流的情形。

中间两句"万水深藏云泱莽,一溪空锁月弯环"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风光,通过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突出了僧人的隐居之地既美丽又不为人知。这里的"万水"和"一溪"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是心境的映射。

最后两句"十年不踏门前路,只遗松风送我还"则透露出诗人的久居山中,时间的流逝,并通过"松风送我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禅意。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僧人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36)

李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后为资政殿学士,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谥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传》传于世。存词8首

  • 字:汉老
  • 号:龙龛居士
  • 籍贯:济州任城
  • 生卒年:1085-1146

相关古诗词

琴泉轩次韵

但怪朱丝韵枯木,那知古涧坠寒泉。

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

妙体难寻斤斲处,高吟宁堕膝横边。

饮光到此如欣舞,笑倒云门逸格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

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

黄花有意怜幽独,白酒无聊漫醉醒。

牢愁错倚西风立,楚些巴渝不可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白莲庵

宴坐鹊巢肩,观花柳生肘。

幽人夜半至,古月明户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

晋公伐叛致太平,归来绿野勤经营。

沈沦不复经济意,晚节更为人所评。

文饶佐武取河朔,平泉草木罗清英。

功成未尝一寓目,镵石作记空传名。

何如堂堂渭川老,崛起自与天扶倾。

岁在作噩骇机发,忠臣愤叱思殒生。

氛埃不为紫霄蔽,日月却向黄道行。

壮年铁衣勤汗马,白首金鼎调和羹。

张皇国威起颓压,约敕吏蠹归章程。

羌戎破胆思寻盟,盗贼脱甲来输诚。

辕门诸将指呼耳,公有胸中十万兵。

锐然请老樊小圃,爨席却与渔樵争。

烟霞放目傲轩冕,水石步屧遗机衡。

虽然四海望不置,搴旒下瞩熙皇明。

宣王于今事北伐,周公不日歌东征。

迎还两宫天地庆,埽洒六合风尘清。

是时公归乃可耳,岂得遽适羲皇情。

祝公寿考如卫武,百岁箴儆谋群卿。

祝公功名如郭令,身与庙社同安荣。

忠诚向来金石贯,勋烈遂将天壤并。

他年升堂奉杖屦,愿留隙地诛柴荆。

但令公孙肯开閤,不用野王来抚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