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绿树原头浅草,青山谷口飞花。
记得南湖良夜,月明曾载琵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和谐与静谧。
首句“绿树原头浅草”,以“绿树”和“浅草”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绿树成荫,草色葱茏,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青山谷口飞花”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山间谷地,描绘了春花烂漫、随风飘舞的场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后两句“记得南湖良夜,月明曾载琵琶”,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深邃的情感世界。诗人回忆起南湖之夜,月光皎洁,清辉洒满湖面,仿佛连琵琶的音符也在这月色中轻轻跳跃。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音乐艺术的赞美,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巧妙地融合了视觉与听觉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莺脰湖边旧隐,吴淞江上行舟。
借问离情何似,春波日夜长流。
宝石山中看雨,冷泉亭上闻猿。
别后几场春梦,相逢又在祗园。
细草绿侵沙岸,野花红点青山。
短棹自随流去,暮禽相与诗还。
江树离离江水平,紫虚高阁倚春晴。
仙人醉坐碧窗下,吹彻洞箫如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