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柳梢地面绝微风,一片寒光万里同。
冰骨直疑潜里换,尘心都觉坐来空。
蚌胎有露珠成颗,蟾窟无云玉作宫。
莫怪幽人吟到晓,不知清兴自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画面,诗人借由月光下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清净与无限的艺术追求。
"柳梢地面绝微风,一片寒光万里同。"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在一个几乎没有风的夜晚,月亮洒下一片清冷而明亮的光辉,与远处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画面。
"冰骨直疑潜里换,尘心都觉坐来空。"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性格如同冰一样纯净坚硬,对于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杂念,都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一面。
"蚌胎有露珠成颗,蟾窟无云玉作宫。" 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月光下甚至连蚌壳中的露珠都能晶莹剔透,而蟾蜍(青蛙)的洞穴也如同用玉石建造的宫殿一样纯净美好。
"莫怪幽人吟到晓,不知清兴自无穷。"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精神状态,他沉醉于这种宁静的夜晚,直至天明,仍旧沉浸在自己的清高之中,感受着那种无尽的灵感和创作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下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空庭白凤舞毰毸,扑帟窥帘去却回。
柳絮似将春色到,梅梢不认月华来。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
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玉京咫尺不应疑,龙凤交横舞屡僛。
素色可能妆粉并,真香直到齿牙知。
珠楼先晓月未落,瑶草自春天亦私。
千里一裘谁有样,邹郎吹律为薰之。
要作人间浩荡春,便应三日对东君。
万牛早汗十围木,百谷终甘一寸云。
天下公侯端有种,日边鸿雁不离群。
宝炉善颂区区尔,何似君陈德似薰。
长怅浮云点太清,祇今何许问天晴。
浑怜短夜相催下,不放孤光自在明。
幸与高楼通远览,未劳残烛更前行。
此心对酒萧条在,咄咄置之聊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