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月夜怀陈西安

长怅浮云点太清,祇今何许问天晴。

浑怜短夜相催下,不放孤光自在明。

幸与高楼通远览,未劳残烛更前行。

此心对酒萧条在,咄咄置之聊自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望着天空中飘荡的浮云,心中疑惑,如今何时才能问个天晴。
我怜惜这短暂的夜晚匆匆降临,不肯让孤独的月光独自明亮。
幸好我能与高楼上的人们一同远眺,无需再提着蜡烛艰难前行。
此刻,我借酒浇愁,心情落寞,只能自我安慰一番。

注释

长怅:长久的惆怅。
浮云:天空中的云彩。
祇今:现在。
浑怜:深深怜惜。
短夜:短暂的夜晚。
孤光:孤独的月光。
高楼:高耸的建筑。
残烛:即将燃尽的蜡烛。
萧条:寂寞、冷清。
咄咄:形容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聊自倾:姑且自我安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仲夏月夜怀陈西安》。诗中表达了诗人在一个仲夏之夜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长怅浮云点太清,祇今何许问天晴。" 这两句通过描绘清澈的云和蓝天,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对未来天气的询问,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宁静。

"浑怜短夜相催下,不放孤光自在明。" 这两句写出了夏夜短暂而又匆忙,月亮则独自照耀着,显露了诗人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幸与高楼通远览,未劳残烛更前行。"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与远方景色相连,心中虽有所思,但仍未感到疲惫,准备继续往前走,看似表面上的悠然自得,实则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此心对酒萧条在,咄咄置之聊自倾。" 最后两句透露了诗人将自己的忧愁暂时抛在一边,与酒为伴,自我放纵地沉浸于那份萧瑟的孤独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撷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仲夏月夜怀陈西安

飞盖西园夜,抽毫失谢君。

徘徊下修竹,暗澹入浮云。

素彩漫仍见,微芒细可分。

徒知此纨扇,离毕未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充叟九兄以书问鄱阳官况因亦问讯

信来频慰别离魂,苦问官情却懒言。

多睡正随蝴蝶梦,相怜空愧鹡鸰原。

幸无俗客于书户,遥想青山对县门。

定是放衙能少事,悠哉岸帻步槐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师文莫君以仆治东园甚力官满且去为赋诗以道眷然之意次韵奉答

小桃繁杏何须论,只要池边竹半林。

不养凫鹥怜渌净,苦留风月伴清深。

后人来荫十围木,故老看移一亩阴。

分付庭梅管春色,长官情味此花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沈会宗韵

故人老萧散,久客寡谐同。

病骨侵山雨,孤帆落渚风。

水清应吊影,坐阒想书空。

我亦青州阔,经年不一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