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其二)

衣袽先九润,此日上瞿塘。

风月动官柳,旌旗开蜀疆。

诗坛凌李杜,政绩过龚黄。

追诏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穿着破旧的衣服,我首次踏上瞿塘关。
清风明月摇动着官道两旁的柳树,旗帜飘扬,标志着蜀地的边界被打开。
我在诗歌领域超越李白杜甫,政绩超过龚遂和黄霸这样的贤臣。
即使追忆过去的诏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算太迟,我怎肯让自己成为只知谋略的智囊。

注释

衣袽:破旧的衣服。
瞿塘:瞿塘关,长江上的重要关隘。
官柳:官道旁的柳树,象征官府或朝廷。
旌旗:旗帜,代表军队或权力。
蜀疆:蜀地的边界。
凌:超越。
政绩:政治上的成就。
龚黄:龚遂和黄霸,古代著名的循吏。
追诏:追忆过去的诏书,指反省过往。
生智囊:成为智囊,比喻只知谋略而无实际贡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表达了对曾端伯自蜀地移帅的敬佩与祝贺之情。首句"衣袽先九润"可能是指曾端伯在前任职位上已有卓越贡献,如同穿着破旧的布衣却已历练出深厚功绩。"此日上瞿塘"则描绘了他今日踏上瞿塘峡,前往新的帅位,象征着他的仕途晋升。

"风月动官柳"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曾端伯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新的气象,"旌旗开蜀疆"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威仪和对蜀地的治理影响。诗人将曾端伯的文学才华与李杜(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称赞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诗坛凌李杜"。

同时,诗中也提及曾端伯在政治上的业绩超过龚黄(龚遂、黄霸),两位都是古代著名的循吏。"追诏知非晚"表达了对曾端伯得到朝廷认可和重用的肯定,认为他接受任命的时机恰到好处。最后,"肯令生智囊"表达了诗人希望曾端伯的智慧能继续为国家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曾端伯文武双全、政绩斐然的颂扬诗,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其一)

好在曾夫子,宁知晤语期。

倚毗离楚日,鼓吹入夔时。

赤甲薰风近,黄堂淑景迟。

相望邈坤轴,空咏竹枝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三)

税驾南昌郡,城头喜少留。

儿时诵闲赋,老境作佳游。

杰阁收英槩,长江倚暮愁。

何人识老子,清月上貂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二)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

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

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

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一)

天台久宴坐,庐阜得游遨。

殊慰水云念,敢辞尘土劳。

冬温寒色少,江静水痕高。

归趁新年近,同斟玉色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