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其二)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翻译

秋意渐浓橡子熟透,散落在榛树丛和荒岗。
老妪弯腰驼背捡拾,踏着早晨的寒霜忙不停。
花费时间才满一手,整天劳作才装满筐。
多次晾晒又蒸煮,作为整个冬季的粮食。
山前稻谷已熟透,紫色的稻穗香气扑鼻。
精细收割精心舂米,颗颗如玉般晶莹。
他们交到官府,自家仓库空荡荡。
为何一石多的收成,却只以五斗为量。
狡猾的官吏不怕刑罚,贪婪的官员不避脏物。
农忙时节成了私债,农闲后还得归公仓。
从冬天到春天,橡实只能填饱饥饿的肚肠。
我听说田成子,伪善者也能称王。
唉,遇见那位橡实的老妇,我不禁泪水沾湿衣裳。

注释

橡子:橡树的果实。
榛芜冈:长满榛树和杂草的山坡。
伛伛黄发媪:弯腰驼背的老妇人。
践:踏。
盈掬:满手。
尽日:整天。
几曝复几蒸:反复晾晒和蒸煮。
三冬粮:整个冬季的食物储备。
紫穗袭人香:紫色稻穗散发出宜人的香气。
精舂:精细地舂米。
玉珰:像玉珠一样的米粒。
纳于官:交给官府。
仓箱:仓库。
一石馀:超过一石。
五斗量:以五斗为单位计量。
狡吏:狡猾的官吏。
贪官:贪婪的官员。
私债:私下借贷。
官仓:官府仓库。
橡实诳饥肠:橡实只能勉强充饥。
田成子:历史上的田成子,以伪善闻名。
王:称王。
吁嗟:感叹。
沾裳:泪水打湿衣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收获的图景,通过对橡子和稻谷的描述,展现了农人在寒冷中辛勤劳作的情形。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贪官吏剥削百姓的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诗中的“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生动地描绘出橡树果实成熟、散落在地的情景。而“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则展现了老妪在清晨的寒霜中拾取橡子的艰辛场景。接下来的“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和“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表达了农人收获与储备食物以度过寒冷冬季的辛劳。

诗中“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则转向对稻谷成熟和加工的描写,通过“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表达了农民在收成后将粮食上缴给官府,而自己却没有余粮可留。

然而,在“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中,诗人对那些贪婪的官吏进行了批判,他们在丈量时作弊,剥夺农人的辛勤果实。而“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则揭露了官府与地主如何通过高利贷和强征的方式,使得农民即便在收成季节也难以摆脱贫困。

最后,“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表达了诗人对这类不公正现象的悲哀和愤慨,以及对辛勤劳作而仍处于困境中的农民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揭示了社会矛盾,并传达出诗人对于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与对不义之事的批判。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形式: 古风

杂体诗(其一)夜会问荅十

寒夜清,帘外迢迢星斗明。

况有萧闲洞中客,吟为紫凤呼凰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体诗(其二)夜会问荅十

瘿木杯,杉赘楠瘤刳得来。

莫怪家人畔边笑,渠心祗爱黄金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杂体诗(其三)夜会问荅十

落霞琴,寥寥山水扬清音。

玉皇仙驭碧云远,空使松风终日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