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次尾过东林废址

秋阳暴东林,巍然道南峙。

先帝重贤者,拆毁不及此。

讲堂遂荒芜,斯道亦已矣。

小人紊忠奸,君子杂怒喜。

朝野学渐绝,吾汝乃奋起。

一二同心人,往往隔千里。

春秋偶相过,必求是非理。

庶几化党同,他日能不倚。

悲风自南来,衰草满基址。

垣墉昔谁勤,何以为后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顾杲所作的《同吴次尾过东林废址》。诗中描绘了东林书院在历经沧桑之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首句“秋阳暴东林,巍然道南峙”描绘了秋天阳光照耀下的东林书院,巍峨屹立,象征着古代学问的崇高地位。接着,“先帝重贤者,拆毁不及此”表达了对前朝重视贤才的怀念,同时也暗含对后世未能妥善保护这些学问圣地的遗憾。

“讲堂遂荒芜,斯道亦已矣”点明了东林书院因某种原因而荒废,象征着古代学问的衰落。接下来,“小人紊忠奸,君子杂怒喜。朝野学渐绝,吾汝乃奋起”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学问逐渐消失,但仍有少数人如诗人和友人吴次尾,坚持追求真理,努力振兴学问。

“一二同心人,往往隔千里。春秋偶相过,必求是非理”描述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异地,但每逢春秋佳节,总会相聚讨论学问,追求真理。这体现了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

“庶几化党同,他日能不倚”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够消除党派之见,追求公正,不再偏倚任何一方。最后,“悲风自南来,衰草满基址。垣墉昔谁勤,何以为后死”以凄凉的景象收尾,表达了对东林书院昔日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后世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学问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林书院的荒废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学问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3)

顾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胶鬲山往还即事

寒风萧索动虚无,千尺乔松夹道呼。

绕寺竹林藏梵语,孤村梅树下飞乌。

归途人慑斜阳后,绝岭云翻古庙隅。

却笑肩舆行不得,越山还用蹇童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秋入山寺访庐山德公

午钟新雨后,清响出空林。

忽与远公遇,共兹尘外心。

人来佛地少,秋入寺门深。

一笑前溪别,幽踪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寒郊

野旷色如暝,寒郊气转清。

贪看飞鸟没,立尽落霞明。

日堕危峰影,风低旅雁声。

潞州栖未稳,移棹入吴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阳溪丙舍二首(其一)

何必萧骚赋远游,柴门流水日悠悠。

人逢末俗营三窟,天置吾侪自一邱。

儒不楚坑原自贱,书经秦火尚堪收。

羝羊自识藩间意,涕泪何须学楚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