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见都城灯火春,看驱肥马走朱轮。
天传九奏虚群籁,海踊三山跨万鳞。
追赏谩逃深禁直,拜迎祗望属车尘。
预知短发非欢事,只有觥船未愧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校理盛居中上元》。诗中描绘了都城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灯火辉煌,人们驱赶着装饰华丽的马车穿梭其中。"天传九奏虚群籁"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音乐声高亢,几乎掩盖了所有其他的声音。"海踊三山跨万鳞"则以大海和山峰为喻,形象地展现了节日热闹非凡的气氛。
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身在深宫之中,无法亲身参与热闹的拜迎活动,只能在心中追忆往昔,对盛世繁华有所向往。他意识到自己年华已逝,白发生早,这并非欢乐之事。然而,面对这样的盛世,他并不感到遗憾,因为至少在饮酒作乐的船上,他的行为并未愧对他人。
整首诗通过元宵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赞美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既有对繁华景象的欣赏,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午窗垆火不应残,春许花期特地宽。
塞雁初惊池藻暖,谷莺犹怯井梧寒。
未须园里幽寻去,且更楼前远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闻钟鼓满城欢。
阅世纷纷共旅亭,归来眼为里人明。
老夫未叹尝三已,吾子何忧取一名。
仁义夙心成自误,文章小道得高评。
曲池远市偏宜暑,携卷同来看月生。
闻道家书至,山中不厌寒。
近臣多白发,此老独黄冠。
金少从供具,身轻莫据鞍。
劳心为功业,持与世人看。
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欲夷。
便作崔丞日临水,凫行擿尾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