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歌

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

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

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

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

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

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

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

悬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

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

世人谁者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

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

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

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

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

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重关。

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

但闻长风飒飒万里至,使我四顾清心颜。

君不见沧海桑田年岁改,秦皇片石今安在。

万骑千乘化作灰,河声依旧东流海。

沈吟此事思欲飞,击节高歌泪满衣。

空怜世上浮沈子,白首红颜何所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峄山歌》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

诗的开头“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以壮阔的山川景象起笔,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雄伟辽阔的世界。接下来,“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两句,描绘了山峰连绵不绝,仿佛要跨越长河的壮观景象,充满了动感和想象力。

“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曲折蜿蜒,如同一朵盛开在掌上的芙蓉,既展现了山的形态美,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则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神秘与奇幻,仿佛从天际延伸到地面,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

“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强调了峄山的独特与非凡,与其他名山相比,峄山的奇丽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的几句“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石的古老与神奇,以及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则通过牧童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留住的感慨。

“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描绘了人在山中的艰难行走,体现了探索自然的勇气与坚持。

“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自然之声的和谐美妙。

“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幽深与神秘,以及光线与空间的巧妙结合。

“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则通过鸟鸣的消失与白云的踪迹,暗示了自然界的寂静与深远。

“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重关”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最后,“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描绘了站在高处的广阔视野,以及超越世俗的自由与飞翔,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前赠李本宁歌

一别十五年,再别十二春。

人生百岁苦不满,可堪几作别离人。

前年君入蜀,为李醉歌为陈哭。

酒挹玉华山色青,泪洒嘉陵江水绿。

去年君入越,曾讯朱公访禹穴。

邀欢又作湖上吟,沈侯细腰可已折。

今年君向燕京游,千骑朱衣唱八驺。

道旁忽问鲁狂叟,半夜停车南陌头。

我病伏床君坐膝,呼儿出酒陈曲室。

相看如梦烛影残,屈指良游话夙昔。

我年多君两岁强,君头如漆我如霜。

浮沈聚散不盈眦,回首万事空茫茫。

北风吹雪角晓寒,车帷欲裂嘶马酸。

莫言岁晏别离苦,更有时危道路难。

知君词赋满人口,六符鼎足多故友。

君王倘复问同时,旧日岁星人识否。

形式: 古风

后赠李本宁歌

李君李君,汝今坎壈何甚哉。

七命藩臣二十载,朝天又奉除书回。

忆昔蓬莱开内院,翩翩二九凌霄汉。

大者为相小乃卿,君乎锻羽来何晏。

当代词场论作者,君及江东两司马。

误杀人间白眼儿,轻言侍从无风雅。

一去承明阅岁年,秦梁蜀越多邅延。

道高不容岂有以,异哉造物操微权。

我闻柱下之裔多才子,白也飘零贺折死。

今日得君而三矣,君今不夭复不贱,又无留滞安有此。

李君李君为我楚舞,我为君歌,岁云暮矣将如何。

天生豪俊必有用,如君不信长蹉跎。

泾水一斗泥,化为一斗谷。

清者受其名,浊者食其福。

翘翘常不足,碌碌常有馀。

人者歆其实,天者宝其虚。

请君还我凌云笔,我还君家禄万石。

形式: 古风

五大夫松歌为刘博士元阳赋

爵名五大夫,其数不必五。

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

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

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

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

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

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

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形式: 古风

瀛海仙人歌为任丘刘翁双寿赋

君不见碣石高悬海上台,九河之水昆崙来。

一入淮阳五百载,地灵犹向瀛州开。

瀛州云气何超忽,北拱渔阳连汉阙。

赤畿总号帝王州,瑶堂别有神仙窟。

仙人碧发更方瞳,天姥霓衣出阆风。

台上时骑双彩凤,垆边共跨两茅龙。

当年自种蓝田璧,瑶草琳华堂下植。

学士丝纶接上台,中丞节钺通南极。

宁亲暂许帝师旋,几道封函降自天。

上食分将仙禁酒,舞衣携得御炉烟。

七十已稀况八九,如此齐眉古未有。

蓬莱谩道枣如瓜,度索虚传桃似斗。

嗟乎仙人谁与俦,瀛州平地是瀛洲。

从今岁月真多少,海水还成浅碧流。

形式: 古风